字好书
书苍寒堂壁二首 其二

《书苍寒堂壁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4-29 17:44:06

诗句

一灯清坐欲三更,月到疏棂胧松明。

除了当栏松上鹊,无人听得读书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44:06

原文展示:

书苍寒堂壁二首 其二
作者: 张镃 〔宋代〕

一灯清坐欲三更,
月到疏棂胧松明。
除了当栏松上鹊,
无人听得读书声。

白话文翻译:

在这静谧的夜晚,借着一盏清淡的灯光,我独自坐到快要三更时分。月光透过稀疏的窗棂,洒在松树上,显得朦胧而明亮。除了那栖息在栏杆上的松鹊,周围没有人能听见我读书的声音。

注释:

字词注释:

  • 一灯清坐:一盏明亮的灯下独自坐着。
  • 三更:夜里三更,指深夜。
  • 月到疏棂:月光透过稀疏的窗棂。
  • 胧松明:朦胧的松树映衬着明亮的月光。
  • 当栏松上鹊:栖息在栏杆上的松鹊。
  • 无人听得:没有人能听到。

典故解析: “松上鹊”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对自然的描绘,鹊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寓意着宁静与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字子恒,宋代诗人,生于南宋,因其诗风清新脱俗而受到推崇。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常表现出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一个清静的夜晚,诗人独自读书,感受到夜的宁静与孤独。它反映了宋代士人的修身养性以及对读书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在一盏灯下读书的情景。诗的开头就通过“一灯清坐欲三更”引入了读书的氛围,营造出一种深夜思索的境界。接着,诗人用“月到疏棂胧松明”来描绘月光透过窗棂洒落的情景,给人以清冷而明亮的感觉,增强了诗的意境。

“除了当栏松上鹊”一句,诗人提到的松鹊,让整个场景更为生动,松鹊的栖息象征着自然的和谐与诗人内心的宁静。而最后一句“无人听得读书声”则暗示了诗人的孤独,表达了对知识追求的执着以及在静谧中自我反思的情感。

整首诗虽短小,但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示了诗人对宁静夜晚的珍视与对读书的热爱,体现了宋代士人特有的淡泊与内省的精神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灯清坐欲三更:描绘了诗人夜深人静时独自读书的情景。
  2. 月到疏棂胧松明:月光透过窗棂,洒在松树上,形成朦胧的光影效果。
  3. 除了当栏松上鹊:在这种宁静中,只有松鹊在栖息,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4. 无人听得读书声:表达了诗人孤身一人,沉浸于读书的状态,体现了一种孤独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有对仗之美,如“月到疏棂胧松明”对“无人听得读书声”。
  • 意象:通过“灯”、“月”、“松”、“鹊”等意象,形成一个静谧而和谐的夜晚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读书的热爱和在孤独中对知识的追求,同时表现出宁静的夜晚对心灵的滋养,反映了宋代士人崇尚内修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知识的光明和精神的指引。
  • :象征着清冷、宁静,代表诗人的情感状态。
  • :象征着坚韧和长青,反映了诗人品格的追求。
  • :象征吉祥,增添了自然的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2. 诗中提到的“无人听得读书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热闹
    B. 孤独
    C. 欢快
    D. 忧伤

  3. “月到疏棂”中的“疏棂”指的是什么? A. 窗户
    B. 栏杆
    C. 树木
    D. 地面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竹里馆》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张镃的这首诗与王维的《竹里馆》,两首诗都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读书的情境,但王维在意象上更侧重于自然的融入,诗意更为幽远。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子由踏青 次韵王郎子立风雨有感 次韵刘景文送钱蒙仲三首 王莽 蝶恋花(述怀) 西江月·梅花 和陶拟古九首 寄题梅宣义园亭 和子由蚕市 十月十六日记所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己字旁的字 饘饩 包含拇的词语有哪些 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糹字旁的字 沾开头的成语 琐陋 二字旁的字 永垂青史 辛字旁的字 蹓马 剡溪藤 貝字旁的字 百不一遇 渊停山立 画地为牢 摇首吐舌 生吞活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