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4: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4:44
谁识天闲老骥,不争日暮长途。
送尽青云九子,归去扁舟五湖。
寄语竹林社友,同书桂籍天伦。
王郎独为鬼录,世间无此玉人。
五字古原春草,千金汉殿长门。
经纬尚余三策,典刑留与诸孙。
谁能懂得这悠闲的老骥呢?它不在意日暮时漫长的旅途。
送走了九个志向高远的年轻人,归去的是那只扁舟在五湖之间。
寄托我对竹林社友的问候,共同书写桂籍的美好天伦。
王郎独自为鬼神所记录,世间再无此等的玉人。
五言诗句如春草般生长,千金的汉宫长门如梦幻般珍贵。
经纬图尚余三策,典刑法则留给我的孙子们。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歌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气,又不乏细腻之美,深受后世喜爱。
这首诗作于苏轼任职期间,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惜别之情以及对人生的感悟。诗中渗透着对年轻人的关怀和对未来的展望。
这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开篇以“老骥”自喻,表现出对老年生活的淡然态度,虽然年华已逝,但心中志向依旧,令人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接着提到“青云九子”,表达对年轻一代的期望与祝福,反映出苏轼对后辈的关心与寄托。再者,诗中提到的“竹林社友”和“桂籍天伦”,则体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和家庭生活的重视,表现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令人向往。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王郎独为鬼录”表达了对文学才子的钦佩,同时也隐含出对独立个体的重视。“五字古原春草”与“千金汉殿长门”的对比,使得诗歌在形式与内容上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表达出诗人对艺术与生活的思考。
整首诗在情感上兼具深沉与轻快,既有对人生的感慨,也有对未来的希望,展现了苏轼深邃的哲思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既有对老年生活的淡泊,也充满了对年轻人的希望。通过对比,展现出人生各阶段的价值,强调对友谊、家庭和文化传承的重视。
诗中提到的“青云九子”指的是:
A. 年轻的志士
B. 老年人
C. 鬼神
“寄语竹林社友”中的“竹林”象征:
A. 财富
B. 友谊
C. 自由
诗人对王郎的称赞体现了:
A. 对历史人物的怀念
B. 对文学才子的钦佩
C. 对人生的厌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