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次子第一百四十五

《次子第一百四十五》

时间: 2025-05-10 03:55:43

诗句

渥洼骐骥儿,众中见毛骨。

别来忽三岁,残害为异物。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3:55:43

原文展示:

渥洼骐骥儿,众中见毛骨。
别来忽三岁,残害为异物。

白话文翻译:

《次子第一百四十五》这首诗的意思是:在湿润的泥泞中,骏马的儿子显得格外显眼,犹如毛发和骨骼一样清晰可见。从分别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三年,所遭受的摧残使其变得如同异物一般。

注释:

  • 渥洼:湿润的泥土。
  • 骐骥儿:骏马的幼崽,这里象征着优秀的后代。
  • 众中见毛骨:在众多事物中显得特别突出,像马的毛发和骨骼一样清晰可见。
  • 别来忽三岁:从分别到现在已经三年了。
  • 残害为异物:遭受了残酷的摧残,变得如同异物一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履善,南宋末年著名文人、政治家和抗元民族英雄。他以坚定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品德而闻名,作品多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与希望。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灭亡的历史背景下,文天祥在国家危难时刻,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感受。

诗歌鉴赏:

《次子第一百四十五》是一首饱含悲伤与思考的诗作。文天祥通过“骐骥儿”这一意象,象征着希望与潜力,借此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许。然而,“别来忽三岁”则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和与故国的离别,暗示着国破家亡的痛苦。在这短短的几句中,诗人用简单的语言传达出深沉的情感,令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诗中“残害为异物”一语,既表达了对骏马后代的惋惜,也隐喻了国家在战乱中的变迁与沧桑。文天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被战争摧残的社会,让读者在感受诗意的同时,反思历史的悲剧与人性的脆弱。整体上,诗歌的情感基调悲凉,充满对往昔的缅怀与现状的痛心,展现了文天祥作为一个时代的见证者与参与者的复杂心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渥洼骐骥儿:诗句开头提到的“骐骥儿”象征着优秀的后代,搭配“渥洼”,暗示着这种优秀在泥泞中仍显得格外珍贵。
  • 众中见毛骨:在众多平凡的事物中,骏马的儿子格外引人注目,强调了它的独特性。
  • 别来忽三岁: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受到距离与变迁,三年的离别让人倍感思念。
  • 残害为异物:经历了磨难,骏马的儿子已不再是原来的样子,反映出战争带来的破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骏马的儿子比作国家的未来,借以表达对未来的期望与忧虑。
  • 对仗: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以对骏马后代的惋惜为线索,反映了文天祥对国家未来的忧虑,表现出一种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和对时局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骐骥:象征着优秀与希望。
  • 毛骨:象征着本质与真实。
  • 异物:象征着破坏与变迁。

这些意象的组合,不仅构成了诗歌的整体意境,还深化了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骐骥儿”象征什么?

    • A. 未来的希望
    • B. 过去的辉煌
    • C. 战争的痛苦
  2. “别来忽三岁”中“三岁”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的年龄
    • B. 离别的时间
    • C. 国家的历史
  3. 诗中提到的“残害为异物”的含义是什么?

    • A. 国家繁荣
    • B. 未来的希望
    • C. 破坏和变迁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对比文天祥与杜甫的作品,两位诗人均在国家危难中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与对故国的深切怀念,但文天祥更为悲凉,杜甫则更多表现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与关怀。

参考资料:

  • 《文天祥诗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任月山瘦马图 导引·圣皇巡狩 追补姚元白市隐园十八咏 其十一 洗砚矶 答祁七苞孙 其四 三用韵荅松学诸友 其三 丕礼道中 云淙海曙楼 寺中闻射因成 小金山 除夕喜儿曹皆远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益进 釆字旁的字 爿字旁的字 慌手慌脚 肝心若裂 熟开头的成语 白吃干饭 麻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春假 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在处 摧山搅海 圆结尾的成语 户字头的字 视为至宝 金田起义 合不拢嘴 豸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