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57: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57:31
楹何为折剑何借,须肯为佛粪肯尝。
马公布衾王公饭,石家锦障丁家香。
忠邪佞邪两无定,一雕一璞异其性。
忠朴先生躔法高,古今四者岂关命。
五九六馀能善恶,铁算不是并州错。
便从忠朴问如今,忠果谁忠朴谁朴。
为何要在门楹上折剑,何必借刀杀人;
只要愿意为佛陀的粪便而甘愿尝试。
马公的被子和王公的饭,
石家的锦障和丁家的香气。
忠与邪、佞与正,两者都没有固定的标准,
一雕一璞,其性本异。
忠朴先生的法则是高尚的,
古今四者之道又岂与命运有关。
五九六余能够分辨善恶,
铁算并不是并州的错误。
那么就来问忠朴,如今的忠到底是谁忠,朴又是谁朴。
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履善,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政治家。他以其坚定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品德而著称,尤其在抗元斗争中表现卓越。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南宋时期,文天祥在国破家亡之际,写作此诗以表达对朋友刘忠朴的敬重,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忠诚和正直的追求。
《赠刘忠朴》是一首深具哲理的诗,文天祥通过对忠与邪、善与恶的探讨,表达了对人性及道德的思考。诗中的“忠朴先生”象征着一种高尚的人格理想,反映了作者对忠诚与正直的渴望。前半部分以隐喻和对比的方式,指出了社会中忠诚与谄媚、善良与邪恶的模糊界限,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
诗中提到的“佛粪”更是引发了读者对人生态度的思考,是否愿意超越世俗的束缚,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后半部分则通过自问自答,提出了对忠和朴的反思,强调了忠诚和纯真在复杂社会中的重要性。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比喻等,使得诗句既有韵律感又富有层次感。诗的情感真挚,既有对朋友的敬重,也有对人性深刻的思考,体现了文天祥的深邃思想和高尚情操。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忠诚与邪恶、善良与谄媚之间的微妙关系展开,探讨了人性与道德的复杂性,强调了忠诚和纯真在动荡时代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佛粪”象征什么?
诗中“忠邪佞邪两无定”表达了什么观点?
文天祥在诗中对忠朴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赠刘忠朴》这首诗的深刻内涵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