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9:10: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10:02
方夸金坞筑,岂料玉床摇。
国体真三代,江流旧六朝。
鞭投能几日,丽解不崇朝。
千古燕山恨,西风卷怒潮。
这首诗开头赞美金坞的建筑,没想到却会遭到风浪的侵扰。国家的根基如同三代时期那样稳固,但历史的河流却是旧六朝的风光。鞭子扔出去能坚持几天呢?丽解的美好又何能在朝代更替中延续?千古以来,燕山的恨意依旧,西风卷来的怒潮不断冲击。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山谷,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抵抗元朝入侵而著称,特别是在南宋灭亡后,仍旧坚持抵抗的精神在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文天祥的诗作常常表达他对国家的忧虑与对理想的追求。
《鲁港》创作于南宋灭亡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外敌入侵之际。诗人深感国家危亡,表达了对家国的忧虑与痛苦,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渺茫与无奈。这首诗反映了文天祥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与强烈情感。
这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揭示了国家的兴衰与个人的命运。诗人以“金坞”与“玉床”开篇,描绘出表面繁华的国家与内心动荡的现实。接着,诗人提及“三代”与“六朝”,以历史为鉴,表现出对当下局势的深切担忧。诗中“鞭投能几日”一语,展示了诗人对短暂努力的无奈,暗示了即使再努力,也难以改变命运的悲剧。而“千古燕山恨”,则深刻表达了对历史的沉思与对未来的哀叹,展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与对故国的深切怀念。整首诗在意象的交织中,体现了文天祥的爱国精神与历史责任感,情感真挚而沉重,使人倍感共鸣。
整首诗集中体现了文天祥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历史的深思,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与对未来的迷茫。诗人通过历史的对比,反思当下,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关注与无奈的感慨。
诗中的“金坞”指的是:
A. 船只的名称
B. 繁华的建筑
C. 安稳的生活环境
D. 古代的宫殿
“千古燕山恨”中“燕山”象征:
A. 繁荣
B. 历史的悲哀
C. 安宁
D. 外敌的威胁
诗中提到的“三代”是指:
A. 夏、商、周
B. 唐、宋、元
C. 明、清、民国
D. 东周、西周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与《鲁港》有相似的主题,都是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注。陆游在其诗中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个人的忧虑,而文天祥则通过历史的对比展现国家的危机感。两者都揭示了历史的深重与对未来的迷茫,但各自的表达方式与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