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3:37: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37:48
赠刘惠卿二首
旧病诗狂与酒狂,新来泉石又膏肓。
不医则是医还是,更问无方定有方。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我状态的反思与自嘲。诗人提到自己曾经有两种狂热:写诗的狂热和饮酒的狂热。如今又因对自然的热爱而沉迷于泉水和山石。若不去医治这些癖好,是否会变得更严重呢?即使问了医者,若没有良方,还是会找到应对的办法。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描绘田园风光和人情世态。杨万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常常以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赠刘惠卿二首》是杨万里赠予好友刘惠卿的诗作,表达了他对友人的关心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在宋代,士人之间的赠诗往往包含了对友谊的珍视与生活哲理的探讨。
这首诗通过对“病”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深刻认识。诗的开头以“旧病”引出,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生活中狂热的自省。诗人用“诗狂”与“酒狂”形成对比,揭示了自己在创作与饮酒两方面的热情,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我的调侃。
“新来泉石又膏肓”一句则转而引入新爱好,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迷恋。此处“膏肓”不仅是病症的比喻,更暗示了这种热爱已深入骨髓,难以自拔。接着,诗人提出一个哲学性的问题:“不医则是医还是”,反映了对自我状态的深思熟虑,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困惑。
最后一句“更问无方定有方”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虽然找不到明确的解决办法,但他相信总会有出路。这种自我调侃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使整首诗显得灵动而富有哲理。
整首诗传达了对生活状态的反思与自我调侃,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诗人虽有狂热与沉迷,却也意识到其中的无奈与困惑,最终相信会找到解决的出路。
诗中提到的“旧病”是指什么?
诗人认为即使没有良方,生活中总会有解决的办法,这种态度是?
诗中的“膏肓”用于比喻什么?
对比杨万里的这首诗与李白的《酒泉子》,两者都表达了对饮酒和自然的热爱,但杨万里的诗更倾向于对两种狂热状态的反思,而李白则更直接表现出对饮酒的豪放与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