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1:55: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55:57
雨中寒食
作者: 羊士谔 〔唐代〕
令节逢烟雨,园亭但掩关。
佳人宿妆薄,芳树彩绳闲。
归思偏消酒,春寒为近山。
花枝不可见,别恨灞陵间。
在这个特定的节令,正值烟雨蒙蒙,园中的亭子门已关闭。
美丽的女子依然妆容淡薄,芳香的树木上彩绳悬挂着,无所事事。
此时归乡的思绪让酒意变得淡薄,春天的寒意加重了对近山的思念。
花枝已不可见,离别的怨恨在灞陵河畔蔓延。
作者介绍:羊士谔,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作品存世较少,以诗词见长。他的诗风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诗作成于寒食节,正值春天,天气依然寒冷,诗人借助节令的描写表达对离别和思乡的情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节日的重视与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雨中寒食》是一首充满感伤情绪的诗,诗人通过对细雨时节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幽静的氛围。开篇便以“令节逢烟雨”引入,使人感受到寒食节的清冷和细雨的萧索,表现出一种时令的特殊性。接下来的“园亭但掩关”意象则让人联想到离愁别绪,门扉的关闭似乎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佳人的描写则是诗中情感的另一面,细腻的“宿妆薄”透露出她的淡雅与恬静,但同时也让人感受到她的无所事事。伴随着“芳树彩绳闲”,诗人展现了一个节日的静谧场景,然而这种静谧中却透着无尽的思念。
“归思偏消酒,春寒为近山”一句,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的情绪,酒意消散,思乡愈发清晰,春寒的气候加重了这种思念之情。最后一句“花枝不可见,别恨灞陵间”更是将离别的痛苦与思念的深重表现得淋漓尽致,灞陵作为离别的地点,承载了许多历史与情感。
整体来看,该诗通过对环境的描写、佳人的刻画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深刻表达了离别、思乡的复杂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寒食节的描绘,传达了离别的痛苦和对故乡深切的思念,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节令是?
A. 中秋节
B. 寒食节
C. 端午节
D. 清明节
“佳人宿妆薄”中“宿妆”指的是?
A. 晚上的妆容
B. 清晨的妆容
C. 过夜的妆容
D. 端庄的妆容
“别恨灞陵间”中的“灞陵”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河边小镇
B. 古代陵园
C. 一条河流
D. 诗人的故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