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30: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30:44
酬卢司门晚夏过永宁里弊居林亭见寄
——羊士谔 〔唐代〕
自叹淮阳卧,谁知去国心。
幽亭来北户,高韵得南金。
苔甃窥泉少,篮舆爱竹深。
风蝉一清暑,应喜脱朝簪。
我在淮阳自怜自叹,谁能理解我的离国之情。
幽静的亭子面朝北方,高雅的韵致来自南方的金声。
苔藓铺就的地面,泉水隐约可见,
我爱那深深的竹林,坐在篮舆中。
夏风和蝉声带来一丝清凉,应该为我脱去朝簪而感到高兴。
羊士谔,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其诗歌作品而知名。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以及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该诗创作于晚夏,诗人处于一种闲适而又略带忧伤的情境中,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及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环境的热爱。诗的开头,诗人自叹身处淮阳,无人理解他那种离国的心情,这种孤独感贯穿整首诗。诗中的“幽亭”与“高韵”展示了诗人对美好环境的向往,体现了他在困境中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接着,诗人描绘了周围的自然景象,苔甃的宁静和竹林的深幽,形成了一幅静谧的画面,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最后一句“应喜脱朝簪”,则是对现实的调侃,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呼应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反感,体现了唐代文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中的“去国心”指的是什么?
“篮舆爱竹深”中“篮舆”是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高韵”主要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