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08: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08:31
越女行歌纵棹轻,苍茫虽浦晚烟凝。荷花折尽未归去,潋滟扁舟不易胜。
越女轻歌漫荡,轻轻划着小船。尽管晚霞笼罩着苍茫的水面,荷花已经折尽,却依然不愿归去,荡漾的小舟上,难以承受这份思绪的沉重。
诗中提到的“越女”可以联想到历史上的越地文化,尤其是与吴越争霸相关的故事,越女往往被赋予了忠贞与勇敢的特质。诗人通过描绘越女的形象,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逝去时光的感伤。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而闻名,主张实事求是,反对浮夸的文风,作品多以简练著称。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诗人可能在某次游览中,经过龙女祠后塘时,感受到自然之美和人生的无常,因而产生了感慨,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与失落之情。
这首诗以“越女”作为主角,展现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首句描绘了越女在水上轻歌曼舞的情景,给人一种轻盈而美妙的感觉;而“苍茫虽浦晚烟凝”则将情景推向了傍晚,增添了一丝孤寂与沉思。接下来的“荷花折尽未归去”,则通过荷花的凋零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青春的无常,展现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无奈的感伤。最后一句“潋滟扁舟不易胜”,通过小舟的象征,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沉重与思绪的复杂,仿佛小舟在水中荡漾,却难以承载那份情感的厚重。整首诗在意象上交织着自然景色与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越女行歌、荷花凋零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诗中描绘的“越女”主要象征什么?
“荷花折尽”所表达的情感是?
诗中提到的“扁舟”象征着什么?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二者都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但李白更强调享乐与豪放,而司马光则更多地融入了对逝去的感伤与思考,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