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0:58: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0:58:17
崔驸马山池重送宇文明府(得苗字) ——岑参 〔唐代〕
竹里过红桥,花间藉绿苗。
池凉醒别酒,山翠拂行镳。
凤去妆楼闭,凫飞叶县遥。
不逢秦女在,何处听吹箫。
在竹林中走过红桥,花丛中倚靠着绿苗。
池水凉爽,清醒了离别后的酒意,山色翠绿,拂动着行者的马镫。
凤凰已去,妆楼紧闭,野鸭飞走,叶县在遥远的地方。
既然不见秦国的女子,何处可以听到悠扬的箫声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岑参,字子美,号云楼,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生于大历年间(766年),与王维、李白等人齐名。岑参以其豪放、奔放的风格著称,常以边塞为题材,作品中融入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崔驸马山池重送宇文明府》创作于岑参与友人送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通过景物描写,展现了山水的清幽和离别的惆怅。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情的离别情感,展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开头两句描绘了竹林与花丛中的宁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热爱。随着诗句的推进,离别的情感逐渐加深,池水的凉意唤醒了离愁别绪,山色的苍翠则映衬出行者的孤独与无奈。
诗中“凤去妆楼闭”一句,传达了美好事物的逝去与对往昔的怀念,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无情和离散的无奈。最后一句中提到的“秦女”,则是对美好事物的失落与渴望,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遗憾与惆怅。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充满了离别的哀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离别的惆怅与对美好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友情的珍视和思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竹里过红桥”描绘了哪种自然景象?
A. 河流 B. 桥 C. 花丛 D. 山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惆怅 C. 愤怒 D. 无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岑参的《崔驸马山池重送宇文明府》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都体现了友情与离别的主题,但岑参的作品更加强调自然景观与离愁的结合,而王维则更多地侧重于情感的细腻与内心的感受。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反映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与深刻性。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