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31: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31:14
西风传戍鼓,南望见前军。
沙碛人愁月,山城犬吠云。
别家逢逼岁,出塞独离群。
发到阳关白,书今远报君。
在西风中传来戍楼的战鼓声,向南望去可以看到前线的军队。沙碛上的人们在月光下感到愁苦,山城中传来犬吠的声音,似乎在呼应着天边的云彩。临近年末,离开家乡的我恰好赶上这个时节,独自一人离开了故乡的群体。到达阳关时,手中捧着白纸,写下今天的思念,远寄给你。
“阳关”是古代著名的出塞之地,常被用作离别的象征。在诗中提到阳关,表明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忧虑。
作者介绍:岑参(715年-770年),字子美,号青门,唐代著名诗人,生于今山西省。岑参以边塞诗闻名,作品多描绘战乱、边疆的景色,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战争的感慨。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诗人远离故乡,身处边疆时,正值岁暮,内心愁苦,正是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的体现。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边塞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的开头通过“西风传戍鼓”引入边塞的氛围,紧接着“南望见前军”则展现出紧张的战争形势,形成了对比,突显出诗人心中的孤独与愁苦。接着“沙碛人愁月”,通过描写沙漠中人们在月光下的愁苦,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情感。最后两句“发到阳关白,书今远报君”则是诗人将思念化为文字,寄向远方的朋友,表达了他对友情和思乡之情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敏感和对亲情的珍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思乡和孤独的主题,表达了在边境战乱中,诗人对故乡、对亲人的深切怀念与情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阳关”象征什么?
诗中“沙碛人愁月”中的“人”指代谁?
本诗的情感基调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岑参的《岁暮碛外寄元撝》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描写了边疆的景象,但前者更倾向于表达思乡的情感,而后者则强调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两者在主题与情感基调上有显著的不同,反映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与个体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