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06: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06:26
诏下搜岩野,高人入竹林。
长因抗疏日,便作去官心。
清俸供僧尽,沧洲寄迹深。
东门有归路,徒自弃华簪。
皇帝的命令下达,四处搜寻隐士,高人走进竹林。
我常常因抗疏而感到不安,决定去官场以外的心情。
清白的俸禄已供养尽了僧人,沧洲的隐居生活愈发深远。
东门虽然有归路,我却无奈地抛弃了华丽的簪子。
作者介绍:林宽,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简练的诗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政治动荡与个人理想冲突的时代,诗人因不满官场生活而表达出自己的隐退愿望。
《送惠补阙》是林宽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与对官场的失望的深刻反映。首句“诏下搜岩野”一开始就展现出一种紧迫感,仿佛在描述一种对隐士的迫切寻找,接着“高人入竹林”则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人在描绘隐士生活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官场的不满和对个人理想的渴望。尤其是“清俸供僧尽”,透露出诗人对俸禄的无奈,最后“徒自弃华簪”更是表达了对权利的放弃,象征着对名利的超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具有深刻的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的失望,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自由的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高人”指的是:
“东门有归路”意指: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林宽的《送惠补阙》与王维的《终南山》均描绘了隐逸生活,但王维更侧重于自然之美,而林宽则更强调对官场的反思与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