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49: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49:57
作者: 戴叔伦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在苏溪亭上,草长得茂盛而又漫延,谁在东风中倚靠着那十二个栏杆?燕子还未归来,春天的事情显得有些迟缓,满是烟雨的岸边,杏花显得寒冷凄清。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经典的典故,但通过意象的运用,表现了春天的气息与生命的无常,反映了人的思绪与自然的变化。
作者介绍:
戴叔伦(约 735-805),字季明,号阮亭,唐代诗人,早期以山水田园诗闻名,后期则以咏怀诗见长。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季,诗人可能在苏溪亭游览时,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燕子未归的惆怅,因此写下了此诗。社会环境上,唐代是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文化艺术蓬勃发展。
这首《苏溪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惆怅。开头两句描绘了亭子周围的自然景色,草木繁盛,充满生机,但却暗示了一种孤寂感。东风轻拂,却没有人倚靠,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春天的期待。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燕子未归和杏花寒冷的意象,深刻表达了春天的迟到,情绪上带着一丝惆怅与无奈。整首诗意境深远,既有春天的美好,也有对春天的渴望与失落,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透过自然景象反映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测试:
苏溪亭上草的状态是怎样的?
燕子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诗中提到的“杏花”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