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晚立

《晚立》

时间: 2025-05-07 16:48:25

诗句

遶舍苔衣积,倚墙梨颊红。

地平宜落日,野旷自多风。

禹迹千年後,家山一顾中。

未休嗤土偶,已复逐飘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48:25

原文展示:

遶舍苔衣积,倚墙梨颊红。
地平宜落日,野旷自多风。
禹迹千年後,家山一顾中。
未休嗤土偶,已复逐飘蓬。


白话文翻译:

在房舍周围,青苔如衣般积聚,倚靠墙壁的梨树,果实红润可人。
地势平坦,正适合太阳落下,旷野上风声阵阵,愈发显得空旷。
禹王的足迹经过千年之后,我的家乡依然在我心中映现。
我还未停止对土偶的嘲笑,已经又追随起那随风飘荡的蓬草。


注释:

  • 遶舍:围绕房舍,指房屋四周。
  • 苔衣:青苔覆盖的样子,像衣服一样。
  • 倚墙:靠在墙边。
  • 梨颊红:指梨子的果实红润。
  • 地平:地势平坦。
  • :适合。
  • 落日:日落时分。
  • 野旷:旷野开阔,空无一物。
  • 禹迹:指大禹治水的遗迹。
  • 千年后:时间跨度,表示悠久。
  • 家山:家乡的山。
  • 土偶:用泥土制成的人偶,象征传统与历史。
  • 飘蓬:随风飘荡的蓬草,象征自由与无拘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约1040年-约1100年),字士元,号白云,宋代诗人。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风格独特,常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结合,表达深厚的乡土情怀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变革和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站在自己家乡的视角,回想过去,感叹历史的变迁与自身的渺小,表达了对故乡和历史的思考。


诗歌鉴赏:

《晚立》是一首典雅而富有哲理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历史的思考。首句“遶舍苔衣积”以视觉意象开篇,勾勒出一幅静谧的乡村画面,青苔的覆盖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自然的沉淀。接着“倚墙梨颊红”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更暗含着对生命的热爱与期待。

“地平宜落日,野旷自多风”中的落日和风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与宁静。越往后,诗人提到“禹迹千年后”,这是对历史的追溯,表现出一种对家乡的深情和对古老文明的敬意,时间的流逝在此刻显得格外沉重。

最后两句“未休嗤土偶,已复逐飘蓬”,表达了诗人对传统与现代的反思。土偶象征着过去的文化和习俗,而蓬草则象征着自由和对未来的追求,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融入了深刻的哲理,体现了陈师道对家乡、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遶舍苔衣积:描绘了房舍周围青苔的生长,突出自然环境的静谧与时间的流逝。
  2. 倚墙梨颊红:表现出丰收的季节,梨果的红润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3. 地平宜落日:地势平坦,适合夕阳西下,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4. 野旷自多风:广阔的野外,风声悠扬,增强了诗歌的空旷感。
  5. 禹迹千年后:追溯历史,表达对古人和家乡的怀念。
  6. 家山一顾中:即使身处何地,思念之情依然在心中萦绕。
  7. 未休嗤土偶:对传统的嘲讽与反思,表现对历史的复杂态度。
  8. 已复逐飘蓬:追逐蓬草的自由,暗示对未来的期待与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青苔比作衣服,形象而生动。
  • 拟人:让风声自然而然地增添诗歌的情感色彩。
  • 对仗:如“地平宜落日,野旷自多风”,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和对历史的思考,同时展现了个人与历史、传统与未来的复杂关系,体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青苔:象征岁月与沉淀,反映出历史的厚重。
  2. 梨子:象征丰收与生命的活力。
  3. 落日:代表生命的终结与时间的流逝。
  4. :象征自由与变幻,暗示生活的不确定性。
  5. 土偶:象征传统文化,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
  6. 飘蓬:象征追求与自由,展现出对未来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倚墙梨颊红”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A. 美丽的梨花
    B. 丰收的梨果
    C. 秋天的落叶

  2. “未休嗤土偶”中的“土偶”象征着什么? A. 自然
    B. 传统文化
    C. 未来

  3.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A. 描绘自然景物
    B. 讲述历史故事
    C. 叙述个人经历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鸟鸣涧》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将《晚立》与王维的《鸟鸣涧》作对比,前者更注重历史的沉淀与传统的反思,后者则强调自然的和谐与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两者虽有相似的自然描写,但在情感的表达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陈师道研究》

相关查询

花槛 虎丘僧舍间望 和御製赏花诗 和太师相公秋兴十首 和太师相公秋兴十首 和太师相公秋兴十首 和太师相公秋兴十首 和太师相公秋兴十首 和太师相公秋兴十首 和集贤相公摄事出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条缕 貝字旁的字 拿腔做势 兄弟怡怡 包含茵的成语 骚动 传结尾的成语 心不由主 优语 耳字旁的字 鼓颊 户字头的字 涸辙之枯 延颈跂踵 虫字旁的字 夕字旁的字 英雄辈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