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感旧二首 其二

《感旧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1 07:29:08

诗句

习静长翻《般若经》,每依月观与风亭。

自从环佩无消息,檐马丁冬不忍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29:08

原文展示

习静长翻般若经,每依月观与风亭。
自从环佩无消息,檐马丁冬不忍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静谧的环境中翻阅《般若经》的情景,常常依靠在月光下的风亭,感受着自然的宁静。然而,自从失去了环佩的消息,檐下的马丁鸟在冬天的寒冷中也不忍继续鸣叫,反映了作者的孤独与失落。

注释

  • 习静:习惯于安静的环境。
  • 般若经:佛教经典,讲述智慧与空性。
  • 环佩:指佩戴的玉器或铃铛,象征美好的情感或人际关系。
  • 檐马丁:马丁鸟,一种小鸟,常栖息在屋檐下。
  • 不忍听:不忍再听到鸣叫,表现出对失去的哀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蒋延鋐,清代诗人,生于1722年,身世显赫,但对仕途并不热衷,喜好吟诗作画,作品多表现山水田园之情,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蒋延鋐与友人分别后,表达了他对友谊的怀念和孤独感,正值深冬,环境的寒冷与内心的孤寂相互交织。

诗歌鉴赏

《感旧二首》其二以平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深秋或初冬的宁静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自己的孤独与失落。开头的“习静长翻般若经”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佛教经典的热爱,也体现出他对宁静生活的追求。诗中“每依月观与风亭”更是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月光与风的交织,仿佛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融为一体。

然而,随着“自从环佩无消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浮现。环佩的消失不仅是对友人的怀念,也象征着美好关系的破裂。最后一句“檐马丁冬不忍听”,则表现了自然界中生物对寒冷的不适应,反映出诗人对失去的痛苦和对生命的感慨。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展示了深沉的思考与感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习静长翻般若经:常常在安静中翻阅佛教经典,显示对智慧的追求。
  2. 每依月观与风亭:月光下的风亭,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3. 自从环佩无消息:失去的友人或情感,带来了内心的孤独。
  4. 檐马丁冬不忍听:冬天的寒冷使得小鸟不再鸣叫,象征着失落的哀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环佩”比喻为情感的象征,表现失落。
  • 拟人:马丁鸟的行为被赋予了情感,表现出对环境的反应。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示了内外景的冲突。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旧友的怀念与内心的孤独,借景抒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回忆的珍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般若经”:象征智慧与内心的平静。
  • “月”:象征孤独与思念,常与情感相连。
  • “风亭”:宁静的环境,代表内心的安宁。
  • “环佩”:象征过往的美好情感。
  • “檐马丁”:小鸟代表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呼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经典书籍是什么?

    • A. 道德经
    • B. 般若经
    • C. 红楼梦
  2. 诗人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对友人的怀念
    • B. 对自然的赞美
    • C. 对财富的渴望
  3. “檐马丁”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快乐
    • B. 失落
    • C. 繁荣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1. 《月夜忆舍弟》:同样通过月光表达思念的情感,但更侧重于亲情。
  2. 《静夜思》: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情感更加直接。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杂咏一百首·王祥 景定初元即事十首 警斋吴侍郎再和余送行及居厚弟诗各次韵 送李用之察院赴潮州二首 六言三首 其二 不寐 最高楼(林中书生日) 老将一首 题四贤像·邵康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鳃鳃过虑 矛字旁的字 着令 佛开头的成语 痒磨树者 先字旁的字 诱赂 狼羊同饲 遥遥无期 四维不张 水粪 不耻相师 金字旁的字 莺哥 旡字旁的字 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干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