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59: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59:12
江楼早秋
作者: 白居易
南国虽多热,秋来亦不迟。
湖光朝霁后,竹气晚凉时。
楼阁宜佳客,江山入好诗。
清风水蘋叶,白露木兰枝。
欲作云泉计,须营伏腊资。
匡庐一步地,官满更何之。
南方虽然气候炎热,但秋天的到来并不算晚。经过晨霁之后,湖水的光辉显得格外明亮,竹林中夹带的凉意在傍晚时分尤为明显。高楼阁楼适合迎接宾客,山水之美成为了诗歌的灵感。清风拂过水面,水中的蘋叶轻轻摇曳,白露时节木兰的枝头已透出些许寒意。想要写出美好的诗篇,就需要在冬季之前准备好充足的素材。匡庐山的一步之遥,官场的繁忙又能让人去向何方呢?
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著称。生于772年,卒于846年,历任多职,见证了唐朝的兴衰。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尤其擅长描述人情世态、自然景观等。
创作背景:
《江楼早秋》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诗中表现了他对秋天的感受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时,白居易的生活逐渐安定,心境也愈加成熟,反映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江楼早秋》是一首描写秋日景象的诗,诗人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展现出南方秋季的独特风情。开头以“南国虽多热,秋来亦不迟”直接引入主题,虽然南国气候炎热,但秋天的到来是可期的,体现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敏感与期待。接下来几句,通过湖光与竹气的描写,展现出秋日的清新与凉爽,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
而“楼阁宜佳客,江山入好诗”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来访的期待,诗中的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交织,形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图景。清风拂过水面,带来的不仅是气候的变化,更是心灵的宁静与思考。最后两句提到“欲作云泉计,须营伏腊资”,表现出诗人对创作的重视,强调创作需要积蓄和准备,既有对生活的感悟,也有对文学创作的追求。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清晰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思,是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逐句解析:
南国虽多热,秋来亦不迟。
湖光朝霁后,竹气晚凉时。
楼阁宜佳客,江山入好诗。
清风水蘋叶,白露木兰枝。
欲作云泉计,须营伏腊资。
匡庐一步地,官满更何之。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季的热爱、对友人的期盼以及对创作的执着追求,反映出他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南国”是指哪个地方?
“湖光朝霁后”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景象?
“欲作云泉计”中的“计”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白居易的《江楼早秋》与杜甫的《春望》在风格上有异同,白居易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和个人情感,而杜甫则通过历史背景展现社会现实,两者在表现形式与情感基调上有明显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