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2:03: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2:03:13
霭霭四月初,新树叶成阴。
动摇风景丽,盖覆庭院深。
下有无事人,竟日此幽寻。
岂惟玩时物,亦可开烦襟。
时与道人语,或听诗客吟。
度春足芳色,入夜多鸣禽。
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
始知真隐者,不必在山林。
四月初,烟雾缭绕,新树的叶子已长得茂密成荫。
微风拂动,景色如画,遮盖了深深的庭院。
庭下有个无事的人,整天在这里悠闲寻觅。
这不仅是玩赏眼前的事物,更是可以舒展烦闷的心情。
有时与道人交谈,或者听到诗客吟诗。
春天的芳香四溢,夜里又有许多鸟儿鸣叫。
偶然得到了这样幽静的境地,便忘却了世俗的烦恼。
我才明白,真正的隐者,不一定要在山林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的庭院景象,诗人通过对新树、风景、闲人、鸟鸣等自然元素的描写,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诗的开篇“霭霭四月初,新树叶成阴”就为全诗奠定了温柔而宁静的基调,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盎然。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不仅在玩赏自然的美,更在自我沉淀中体悟到生活的真谛。这里的“岂惟玩时物,亦可开烦襟”,点明了诗的核心思想:在自然中不仅能够享受美景,更能够得到心灵的宁静与解脱。最后,诗人感叹真隐者的境界,并不一定要远离尘世,在这片春日的庭院中,亦能寻得一份悠闲与自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自然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烦恼的超然态度,体现了白居易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无事人”在做什么?
A. 游玩
B. 劳作
C. 学习
诗人认为“真隐者”在哪里?
A. 山林
B. 庭院
C. 城市
诗中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大海
B. 树叶
C. 山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鸟鸣涧》相比,白居易的《玩新庭树,因咏所怀》更加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细腻感受,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景色与内心的和谐。两者都体现了隐逸思想,但表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