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04: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04:50
游定林寺即荆公读书处四首 其四
作者:杨万里
踏月敲门访病夫,
问来还是雪堂苏。
不知把烛高谈许,
曾举乌台诗帐无。
在月光下轻轻敲门,去拜访这位生病的朋友,
询问您是否还在雪堂中读书。
不知道高谈阔论时是否点燃了蜡烛,
曾经在乌台之下是否立下过诗文的誓言。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乌台诗案”源于唐代,指的是因诗作遭到贬谪的事件,代表着诗人曾经的艰辛和对艺术的追求。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南宋著名诗人,号诚斋,擅长山水诗及咏物诗,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其作品常流露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文情怀的关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游览定林寺时,访友荆公,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思念,同时也回顾了自己过去的创作经历和对文学的热爱。
这首诗以清新的夜景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夜访病友的情景,通过简练的笔触,传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对文学创作的思索。在“踏月敲门”中,诗人以月光作为意象,营造出一种寂静、清幽的氛围,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敬意,也暗含了对自身创作的反思。
“问来还是雪堂苏”一句,既是对友人近况的询问,也是对荆公读书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知识与文化的渴望和追求。接下来的“把烛高谈”则显现出诗人对文化交流的重视,烛光象征着知识的传承与启迪,也暗示了夜晚的哲思与讨论。
最后一句“曾举乌台诗帐无”,则引入了历史的沉重感,提醒人们在追求文学理想的过程中,曾经历过艰难的境遇。这种对比让整首诗充满了深意,既有对友人的关怀,也有对文学道路的反思,展现出诗人深邃的思考和丰富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不仅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也反映了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生曲折经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夜访生病朋友的原因是什么?
A. 关心朋友的健康
B. 商讨诗歌
C. 旅游
“乌台”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诗人的创作经历
C. 读书的地方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