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24: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24:37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这首诗表达了即使情感丰富,但在离别时却显得无情。唯有在酒樽前,微笑却无法真正展现出来。蜡烛似乎也有情感,它为离别感到惋惜,泪水滴落,直到天明。
此诗未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蜡烛流泪的意象常见于古代文学中,用以象征离别的伤感。
作者介绍:杜牧,字牧之,号樽前,晚唐诗人,以五律和绝句著称,作品常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杜牧的晚年,可能与其生活中的离别经历有关,反映了他对友人或恋人的眷恋与不舍。
《赠别》是一首充满感伤的离别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人际关系中的微妙变化。开篇“多情却似总无情”,将离别的矛盾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虽有浓厚的情感,但在实际的离别中,情感又显得无力,这种对比让人深感惆怅。接下来的“唯觉樽前笑不成”,通过酒樽的意象,传达出离别时即使想要微笑,也因心中苦涩而无法做到的无奈。
“蜡烛有心还惜别”,蜡烛被赋予情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对离别的哀伤。蜡烛的泪水代表着离别时人们的心情,直到天明,情感依旧无法平复。这种细腻的描写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与意象的美感。
杜牧以他独特的艺术手法,将离别的情感与自然界的变化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悲伤而又美丽的氛围。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的赠别,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离别展开,表达了对友人或恋人的深切眷恋与不舍,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测试:
诗中“多情却似总无情”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蜡烛有什么象征意义?
“唯觉樽前笑不成”中的“樽”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赠汪伦》相比较,杜牧的《赠别》更为细腻,情感更加沉重,而李白的诗则显得更加豪放,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两者在离别主题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情感风格。
聚首如胶似漆作别却象无情;只觉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声。 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依依惜别;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zūn)前笑不成。多情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象彼此无情。樽:酒杯。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