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6 18:04: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6 18:04:42
宜兴山房十首 其二
作者: 李曾伯 〔宋代〕
斋罢鸡声转午天,
地虚人寂境萧然。
两三衲子自来去,
时取茶芽煮涧泉。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午后场景。斋戒结束后,听见鸡鸣声,此时已是午天。大地空旷,周围人迹罕至,环境显得格外寂静。两三位僧侣自顾自地来往,偶尔会采摘茶芽,用涧水煮茶。
作者介绍:李曾伯,宋代诗人,以诗作见长,擅长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作品多反映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作者隐居于宜兴山房时,正值午后的宁静时刻,反映了他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茶文化的热爱。
这首诗以简单的场景和自然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对清幽生活的追求。诗的开头“斋罢鸡声转午天”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有序的午后,斋戒结束后,鸡鸣声提醒着人们时间的流逝。接下来的“地虚人寂境萧然”则进一步增强了环境的空旷与寂静,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两三衲子自来去”,写出了僧侣的随意与自在,他们并不急于追求什么,而是享受着自然的馈赠。最后一句“时取茶芽煮涧泉”,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茶的热爱,也体现了一种和谐的生活态度,茶与泉水的结合象征着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交融。
整首诗通过极简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带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仿佛让人置身于山间,感受到那份宁静与和谐。李曾伯的诗作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传达了他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使得这首诗在简约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内心宁静的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人理想中的和谐生活景象,强调了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衲子”指的是谁?
a. 农民
b. 僧侣
c. 学者
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鸡鸣
b. 茶芽
c. 山泉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a. 描写繁忙的城市
b. 描写宁静的山间生活
c. 描写战争的场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