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9: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9:15
天花似雨,是一笑拈来,金色香满。粉泪曾弹,露似啼痕还泫。排成柱雁都匀,望去箕螺难辨。闻根断,芬陀太寒,杜噜偏暖。兜罗顶上摩按。看握爪张拳,菩萨身现。一指天龙,就里箭锋谁见?座上擎礼相还,幻处色香难染。三界遍,应教佛桑椹伴。
这首诗描绘了如同天花般纷飞的雨滴,宛如一笑之间便可摘取,弥漫着金色的香气。泪水曾如花瓣般洒落,露珠的痕迹犹如啼哭后的泪痕。雁阵排成整齐的行列,望去像是难以分辨的箕螺。闻到根基的芬芳却断裂了,芬陀香气太过寒冷,而杜噜花却偏偏温暖。在兜罗顶上轻轻摩挲,看到握爪张拳的姿态,菩萨的身体显现出来。指向天龙,箭锋之中谁能看见?座上恭敬地举起礼物,幻境之中色香难以染指。三界之中,佛教的桑椹自然伴随。
黄人,清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他的作品常展现出对佛教哲理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美的细腻描摹。他的诗风温润而富有哲思,常用意象表达内心的感受。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和文化繁荣之际,佛教文化深入人心,作者通过诗歌表达对佛教理念的敬仰与思考,同时借自然景观传达内心的情感。
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与佛教的交融,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开篇以“天花似雨”引入,既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象,又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接着,诗人以“粉泪曾弹,露似啼痕还泫”表达了对生命情感的深刻感悟,泪水与露珠的意象交织,暗示着人生的苦乐与感伤。
诗中对“雁都匀”和“箕螺”的描写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意象的变换让人感受到一种流动的美。后半部分提到“菩萨身现”,则将诗意引向了更高的精神境界,表达了对佛教智慧的敬仰。最后“幻处色香难染”一语,更是道出了人心对物质世界的执着与追求的无奈。整首诗在自然的描写中融入了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生命、自然与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天花似雨,是一笑拈来,金色香满。”
“粉泪曾弹,露似啼痕还泫。”
“排成柱雁都匀,望去箕螺难辨。”
“闻根断,芬陀太寒,杜噜偏暖。”
“兜罗顶上摩按。”
“看握爪张拳,菩萨身现。”
“一指天龙,就里箭锋谁见?”
“座上擎礼相还,幻处色香难染。”
“三界遍,应教佛桑椹伴。”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深入探讨了生命的无常和精神的追求,展现出佛教哲学中对生命、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思考。
诗中“天花似雨”比喻什么?
诗中提到的“菩萨”代表什么?
“芬陀太寒,杜噜偏暖”表达了什么情感?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露华 佛手》这首诗的内涵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