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30: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30:11
春日吴中
照人芳树迟迟日,
吹面垂杨拂拂风。
客思一筇携不尽,
鸟声多在落花中。
春日的阳光照耀在芬芳的树木上,阳光渐渐变得柔和;微风轻轻吹拂着脸庞,垂柳的枝条随风摇曳。作为游子的我,心中的思念无法用一根竹杖来携带,耳边传来的鸟鸣声则多在落花之中。
作者介绍: 吴龙翰,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游子情怀,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春日吴中》创作于春季,描绘了吴中(今江苏一带)春天的美丽景色。在这个温暖的季节,诗人通过自然景观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反映了游子在外的孤独和对家乡的眷恋。
《春日吴中》以细腻的描写和清新的意象展现了春日的美丽景色。首句“照人芳树迟迟日”将春日的温暖阳光与芳香的树木自然结合,开篇便勾勒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在这一点上,诗人不仅让读者感受到春日的温暖,更引发了对生命力量的感悟。
接下来的“吹面垂杨拂拂风”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春风的柔和与柳枝的轻盈呈现得淋漓尽致,仿佛让人亲身感受到那种轻柔的触感。诗人在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自然景象赋予了情感与生命,增添了诗歌的感染力。
第三句“客思一筇携不尽”则是情感的转折。诗人从描绘美好春景转向内心的思念,表达了游子心中对故乡的无尽眷恋。这一句的意象使用了竹杖,象征着游子的孤独与无奈,令人感同身受。
最后一句“鸟声多在落花中”则回归到自然,鸟声与落花交织,构成了一种惆怅的美感。这不仅表明春天的生机,更暗含着时光流逝与生命的脆弱。整首诗通过自然的描绘,巧妙地将游子的思乡之情与春日的美景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和谐,耐人寻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呈现了春日的美景与游子的思乡之情的交融,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反映了人在自然面前的孤独与渺小。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描绘了春日的美丽,更隐含了对生命、时间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照人芳树迟迟日”描述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 夏天
B. 秋天
C. 春天
D. 冬天
“客思一筇携不尽”中的“一筇”指的是什么?
A. 一根竹杖
B. 一根丝绸
C. 一块石头
D. 一片叶子
诗中提到的“吹面垂杨”中“垂杨”指的是什么树?
A. 松树
B. 柳树
C. 桃树
D. 梅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