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45: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45:01
光启三年人日逢鹿
浮世仍逢乱,安排赖佛书。
劳生中寿少,抱疾上升疏。
日暖人逢鹿,园荒雪带锄。
知非今又过,蘧瑗最怜渠。
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中,我依然与世俗相遇,安排自己的生活依赖于佛教经典。人生辛苦,寿命短暂,而我又因病在上书中请求宽容。阳光温暖的日子,正好见到鹿在游荡,荒芜的园子里,雪地上留下了耕锄的痕迹。知道这不是今天才发生的,最让我怜惜的还是古代的蘧瑗。
司空图,唐代诗人,字子云,号澹居,晚号“北海渔翁”。他生于动荡之世,曾任职于政府,后来因政治原因隐退。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常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
《光启三年人日逢鹿》是司空图在光启三年(公元877年)创作的一首诗。这一年正值唐朝晚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感受到生活的无常与苦涩,因此在诗中融入了对佛教的依赖和对自然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对生活和自然的感受,展现了他对世俗纷扰的无奈和对内心精神世界的追求。开篇即以“浮世仍逢乱”点出时代的动荡,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下,试图通过佛教经典来安排自己的生活,显示出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接着,诗人感叹人生的短暂,疾病缠身使得他对生命的感悟更为深刻。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他偶然见到鹿,传递出一丝生机与希望。
最后两句“知非今又过,蘧瑗最怜渠”则表现出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向往与怜惜,蘧瑗作为隐士的象征,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感慨,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希望,体现了深厚的哲思。
整首诗歌以对世俗生活的感慨、对佛教哲学的依赖、以及对自然美的向往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内心宁静的渴求,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诗中提到的“佛书”指的是什么?
诗人通过哪种自然现象表达希望?
“蘧瑗”指的是?
以上内容为《光启三年人日逢鹿》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的美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