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宿山中十首

《宿山中十首》

时间: 2025-04-26 06:40:43

诗句

凄风转林杪,露坐感衣单。

不道山中冷,翻忧世上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40:43

原文展示

凄风转林杪,露坐感衣单。
不道山中冷,翻忧世上寒。


白话文翻译

凄凉的风在树梢间吹动,露水湿透了衣衫。
谁曾想山中竟如此寒冷,反而让我忧虑起人世间的寒冷。


注释

字词注释:

  • 凄风:形容冷清凄凉的风。
  • 林杪:树木的顶端或枝叶稀疏处。
  • 露坐:坐在露水中,指早晨或夜晚的露水。
  • 感衣单:感受到衣衫单薄,形容寒冷。
  • 不道:原意是未曾想到或没有料到。
  • 翻忧:反而忧虑,表示情感的转变。
  • 世上寒: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或社会的艰辛。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涉及特定的典故,但“山中冷”和“世上寒”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世之间差异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廷桂,号天章,宋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其作品多以山水、咏怀为主,风格清新、深沉,常表现出对社会的不满和个人的孤独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刘克庄晚年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常常感到无奈与孤独。诗中反映了他对人世冷暖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刻表达了诗人在自然环境与人世冷暖之间的感受。开篇“凄风转林杪,露坐感衣单”二句,描绘了一个寒冷的早晨,风吹动树梢,露水沾湿衣服,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凄凉的氛围。这种自然景象不仅是诗人所处环境的直接反映,也象征着他内心的孤寂与寒冷。

接下来的“不道山中冷,翻忧世上寒”则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诗人不仅感受到山中的寒冷,更引发了对社会人情冷漠的忧虑。这种情感的转变,令人感到从自然景象引发的深层思考。整首诗呈现出一种对比,山中冷与世上寒的对比,折射出诗人对人生的思索和对社会的关切。

诗的情感基调深沉而内敛,既有对自然的敏感,也有对人情冷暖的深刻洞察,显示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凄风转林杪:描绘了秋冬季节,凄冷的风在树梢间呼啸。
  • 露坐感衣单:通过“露坐”,表现了早晨的湿冷,诗人因衣着单薄而感到寒意。
  • 不道山中冷:表达了诗人未曾料到山中会如此寒冷。
  • 翻忧世上寒:由自然的寒冷引申到对世间人情的忧虑,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修辞手法:

  • 对比:自然寒冷与人情冷漠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拟人:风的“转动”仿佛赋予了自然以生命,增强了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世的深切感受,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社会的关怀,展现了孤独与忧虑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凄风:象征孤独、凄凉的情感。
  • 露水:象征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无情。
  • 山中冷:表现自然的严酷。
  • 世上寒:象征人情的冷漠和社会的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凄风转林杪”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冬
    • D. 冬春
  2. “翻忧世上寒”中“翻忧”指的是什么?

    • A. 忧虑的增加
    • B. 忧虑的减少
    • C. 忧虑的转变
    • D. 忧虑的消失

答案:

  1. C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对比刘克庄与王维的作品,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象,但更注重于宁静与和谐,而刘克庄则传达了更多的孤独与忧虑。两者在表达情感时,采用的意象和氛围各有不同,反映了不同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与欣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满庭芳 寄段录事孙助教道友等 满庭芳 化胡了仙兄弟四首 其一 满庭芳 和敏庵韵 满庭芳(梅) 满庭芳五首 其二 满庭芳(春寿太守) 满庭芳 五头瑞莲,陈司训官舍所产,谓是岁邑士发解之兆 满庭芳 满庭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病民害国 敬贤下士 骇龙走蛇 斗字旁的字 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位尊贱隔 谈誉 飞字旁的字 好色之徒 氏字旁的字 慷慨悲歌 露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取法于上,仅得其中 宝盖头的字 尸字头的字 县联 运动员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