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51: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1:57
筋力年年减,风光日日新。
退衙归逼夜,拜表出侵晨。
何处台无月,谁家池不春。
莫言无胜地,自是少闲人。
坐厌推囚案,行嫌引马尘。
几时辞府印,却作自由身。
全诗翻译:
每年力量都在减弱,而风光却日新月异。
从衙门退回来时已是夜幕降临,早晨出门时则是侵凌着晨光。
哪里有台子没有明月,哪家池塘不在春天。
不要说没有胜地,实际上闲暇的人本就少。
坐在这里厌倦了推搡囚徒的案子,出门时又嫌马车的尘土。
什么时候才能辞去官印,真正过上自由的生活呢?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号醉吟先生,唐代著名诗人。因其诗作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而广受欢迎,尤以《琵琶行》和《长恨歌》最为人知。白居易在政治上担任过多个官职,但他对官场的失望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在他的诗中屡见不鲜。
创作背景:
《晚归早出》写于白居易晚年,他在经历了仕途的浮沉后,逐渐感受到官场生活的枯燥与束缚,渴望回归自由自在的生活。诗中流露出对自由的向往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也反映了社会上普遍的对官职的反思和对个人生活的追求。
《晚归早出》展现了白居易对官场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对个人自由的强烈渴望。诗的开头两句,作者通过“筋力年年减,风光日日新”表达了年岁的增长与外界风光的变化之间的对比,暗示了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衰老的无奈感。接下来的两句“退衙归逼夜,拜表出侵晨”,则描绘了白天忙碌的官务与晚归的孤独,展现出他对繁忙工作的厌倦与疲惫。
中间的“何处台无月,谁家池不春”以自然景象寄托了诗人的情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囚禁在官场的生活的不满。最后,诗人以“几时辞府印,却作自由身”来总结,流露出他内心深处对自由生活的渴望,表达了对脱离官场束缚的强烈愿望。
整首诗运用了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情感更加强烈,体现了诗人在官场生活中的无奈与追求自由的理想。他的这种情感与思想,具有深厚的共鸣,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反映了诗人在经历了仕途的浮沉后,逐渐意识到生活的真谛与价值。诗人在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表现了对社会繁忙与竞争的反思,传达出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在字面上描绘了环境的美好,也在情感上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体现了他在复杂社会中的孤独与对自由的向往。
诗词测试:
白居易的《晚归早出》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筋力年年减”表达了什么?
“何处台无月”中的“月”象征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