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39: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39:33
偶献子虚登上第,却吟招隐忆中林。
春萝秋桂莫惆怅,纵有浮名不系心。
偶然献上诗篇,恰巧在子虚阁登上第。
不禁吟诵招隐的诗句,回忆起那片幽静的林间。
春天的藤萝和秋天的桂花,何必感到惆怅?
即使有浮华的名声,也无法让我心有所系。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白居易以其平易近人的诗风和关注民生的主题而著称,作品数量众多,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白居易及第后,表现了他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反映了他向往隐居生活的愿望。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对旧山林的怀念,以及对浮名的不屑。
《及第后忆旧山》是一首表达淡泊名利、向往隐居生活的诗。诗人以“偶献子虚登上第”开篇,表明自己在获得功名后,心中却并不激动,反而回忆起曾经的宁静时光。通过“春萝秋桂莫惆怅”的描写,诗人将自然的美好与内心的宁静结合起来,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诗中的“纵有浮名不系心”更是点明了主题:即使名声在外,心中却依然不以此为重,反而渴望回归自然,追寻内心的宁静。
白居易的诗风,以通俗易懂而富有哲理见长,能够让人感受到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悟。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功名的淡泊和对自然的眷恋,体现了他内心的真实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功名的淡泊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内心对于名利的无所依恋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子虚”指的是什么地方?
A. 书院
B. 隐士居所
C. 文人聚会的地方
D. 庙宇
诗人对浮名的态度是?
A. 追求
B. 无所谓
C. 羡慕
D.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白居易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鹿柴》进行对比,探讨两位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表现方式的不同。白居易更强调对名利的淡泊,而王维则侧重自然之美与心灵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