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六十六

《六十六》

时间: 2025-04-27 04:48:12

诗句

病知心力减,老觉光阴速。

五十八归来,今年六十六。

鬓丝千万白,池草八九绿。

童稚尽成人,园林半乔木。

看山倚高石,引水穿深竹。

虽有潺湲声,至今听未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48:12

原文展示

病知心力减,老觉光阴速。
五十八归来,今年六十六。
鬓丝千万白,池草八九绿。
童稚尽成人,园林半乔木。
看山倚高石,引水穿深竹。
虽有潺湲声,至今听未足。

白话文翻译

我知道身体虚弱,心力也减退,感到时光流逝得很快。今年我六十六岁,五十八岁时从外地回到家。我的鬓发已经白了许多,池塘边的草却还是那么绿。童年已经过去,园林中的树木也长成了半人高。我倚着高石看山,顺着水流走进深竹林。虽有潺潺水声,然而到现在我依然觉得不够。

注释

  • :指的身体的虚弱。
  • :知道,意识到。
  • 心力减:心力减退,精神和体力都衰弱。
  • 老觉:年老后感觉到。
  • 光阴速:时光流逝得快。
  • 归来:指回到家乡。
  • 鬓丝:指的是鬓发的白色。
  • 池草:池塘边的草。
  • 童稚:童年,稚嫩的岁月。
  • 园林:指园子和树林。
  • 潺湲声:流水的声音。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通过“看山倚高石,引水穿深竹”等描写,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生活的思考,折射出作者的生活态度和哲理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诗风和关注民生的题材著称。他的诗作涉及的题材广泛,涵盖了政治、生活、爱情等多个方面,尤其以《琵琶行》《长恨歌》最为人熟知。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对自己衰老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流露出对岁月的感慨与对生命的珍惜,正是他人生阅历的真实写照。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对于衰老和时光流逝的感悟。开头的“病知心力减,老觉光阴速”直接表明了诗人对自己身体状况的认识和对时间流逝的敏感。接下来,诗人回忆起五十八岁回乡的情景,时光的流转让他感慨良多。鬓发的白色与池塘草的绿意形成对比,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自然的常在。通过“童稚尽成人”,诗人展现了岁月带来的变化,人生的成长与成熟。

“看山倚高石,引水穿深竹”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他在自然中寻找一种心灵的慰藉,尽管“虽有潺湲声,至今听未足”,仍然觉得不够,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渴望与追求。这种内心的深处感受,既有对岁月的无奈,也有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真挚的情感,展现了白居易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病知心力减:诗人意识到自己健康状况下降,心力不足,直接表露出对衰老的感受。
  2. 老觉光阴速:随着年龄的增长,诗人愈加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之快。
  3. 五十八归来,今年六十六:回忆起五十八岁时归乡的情景,时间的推移显得格外明显。
  4. 鬓丝千万白,池草八九绿:白发的增多与池塘草色的依然鲜绿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生命的变迁。
  5. 童稚尽成人,园林半乔木:童年已逝,成长的痕迹在园林中显现,暗示人生的历程。
  6. 看山倚高石,引水穿深竹:诗人借景抒情,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宁静与思索。
  7. 虽有潺湲声,至今听未足:尽管有流水的声音,仍觉得心中难以满足,展示对生活的向往与不满。

修辞手法

  • 对比:白发与绿草的对比,突出生命的无常。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表现诗人的内心感受。
  • 象征:鬓发的白色象征衰老,池草的绿象征生命的延续。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岁月的感慨与思考,传达出对生命的珍惜与对自然的热爱,揭示了衰老与成长之间的矛盾,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白发:象征衰老与时间的流逝。
  • 池草:象征自然的生机与生命的延续。
  • 高石与深竹:象征着稳重与宁静的心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居易的《六十六》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对青春的怀念
    • B. 对衰老与时光的感慨
    • C. 对自然的赞美
  2. 诗中提到“池草八九绿”,意在表达什么?

    • A. 生命的脆弱
    • B. 自然的生命力
    • C. 衰老的无奈
  3. 诗人通过“看山倚高石,引水穿深竹”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生活的厌倦
    • B. 对自然的向往与思考
    • C. 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通过对月光的描绘,表达对家乡的思念;而白居易则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对衰老的感慨,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文集》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传》

相关查询

桐柏观三井龙潭下为瀑布 次韵子云春日 其一 赵仲缜梅川 浪淘沙(赵富文席上) 水调歌头(和庞祐甫见寄) 水调歌头(次韵子云惠山见寄) 鹧鸪天(雪) 挽任谏议词二首 雨中望灵山呈明远 剡溪道中五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建功立事 包含瑰的词语有哪些 車字旁的字 冷讥热嘲 冷僻 生字旁的字 建之底的字 小蓬莱 摇摇欲倒 畅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商鉴不远 柳胶 溯开头的成语 豆字旁的字 痴男怨女 户结尾的成语 肖貌 工字旁的字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