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1:50: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50:25
作者: 杜甫 〔唐代〕
堂西长笋别开门,
堑北行椒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吃,
松高拟对阮生论。
在堂屋西边的地方,长笋悄悄地从门缝中冒出;
堑北边的椒树,竟然背对着村庄。
梅子熟了,愿意和朱老一起去品尝;
松树高耸,准备和阮生讨论诗歌。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作品深刻反映了社会的苦难与人们的生活状况。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杜甫晚年,他经历了国家的战乱,目睹了百姓的苦难,因此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悟。
杜甫的《绝句四首·其一》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联系。诗中用“长笋”“椒”“梅”“松”等意象,构建了一个生动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梅熟许同朱老吃”一句,体现了诗人与友人共享生活乐趣的渴望,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温情和人际间的和谐。“松高拟对阮生论”,则展示了诗人对于文学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表现出一种志趣相投的精神追求。整首诗在清新自然中透出一种人情味,反映了杜甫既忧国忧民又热爱生活的一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友谊和文化的珍视,反映了诗人在逆境中依然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堂西长笋别开门”中“长笋”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朱老”是谁的象征?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答案: 1.B 2.A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杜甫与李白的诗歌风格。李白的诗多表现豪放、奔放,而杜甫则更注重现实主义和情感的细腻描写。两者在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共同为唐诗增添了丰富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