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56: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56:10
白盐山(白盐崖高千馀丈,在州城东十七里)
卓立群峰外,蟠根积水边。
他皆任厚地,尔独近高天。
白榜千家邑,清秋万估船。
词人取佳句,刻画竟谁传。
白盐山耸立在群峰之外,根系盘曲在积水的边缘。
其他山峰都任由厚重的土地滋养,而你却独自向高空挺拔。
白盐镇有千家万户,清秋时节,繁忙的船只在水面上往来穿梭。
诗人写下这些美丽的句子,究竟能传达给谁呢?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白盐山的壮丽景象,反映了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生。诗中提到的“白榜千家邑”,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作者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一生经历多次战乱,作品多以忧国忧民、关心时事见长,被誉为“诗圣”。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杜甫流亡生涯中,正值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白盐山的描写,寄托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白盐山》以其雄伟的自然景观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间繁荣景象的感慨。诗中“卓立群峰外,蟠根积水边”,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白盐山的高耸耸立,突显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壮丽的姿态。诗人在此不仅仅是描绘自然景观,更是在传达一种高远的志向与胸怀。
“他皆任厚地,尔独近高天”一句,展现了诗人与白盐山的亲密关系,诗人把自己与自然相互联系,表达了他对高尚理想的追求与渴望。接下来的两句则描绘了白盐镇的繁荣景象,细腻地揭示了人们生活的繁忙与富饶。诗的最后一句“词人取佳句,刻画竟谁传”,流露出诗人对于自己作品价值的思考,愁苦而又无奈,似乎在问,自己的情感与思考能否被后人所传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间繁荣的感慨,体现了杜甫在乱世中的忧国情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同时,诗人也反思了自身创作的价值,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白盐山位于哪个方向?
诗中提到的“清秋”主要表现了什么?
“词人取佳句,刻画竟谁传”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