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35: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35:39
待明守杨少卿致语口号
作者:史浩
鄮城郁郁蔼祥烟,何幸分符得大贤。
散利士知廉律己,救荒民仰食为天。
仁风行见周千里,雅俗俱欣受一廛。
正恐最闻须召入,介眉今日且樽前。
在鄮城,祥和的烟雾缭绕,真是幸运,得到了这样的贤人。
士人们分散财利,清白自律,救助饥荒的民众,仰赖他们得以生存。
仁爱的风气在千里之地流传,文雅与俗气的人们都欣然接受这一切。
我担心最受欢迎的人必须被召入朝廷,今天就端起酒杯畅饮吧。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史浩,字仲明,号筠溪,宋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婉约,常借景抒情。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一个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写理想中的贤者形象,寄托了对社会安定、民生富足的向往。
这首诗以“鄮城”作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祥和的图景,诗中通过对贤人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美好、民众安宁的向往与期待。诗人通过“散利士知廉律己”的描写,强调了士人应有的道德自律,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士人责任的重视。诗中“仁风行见周千里”的表述,展现了仁爱的风气在社会中的传播,象征着理想社会的构建。
整首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仗、比喻等,使得诗句层次分明,情感真挚。最后一句“介眉今日且樽前”引申出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期望,既有对理想的追求,也带有对现实的反思,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鄮城郁郁蔼祥烟
描绘了鄮城美好的环境,暗示着此地的祥和与安宁。
何幸分符得大贤
表达了对贤人的感激与珍惜,认为这是难得的幸运。
散利士知廉律己
表达了对士人应有的道德观念的赞美,强调自律的重要性。
救荒民仰食为天
表现了贤者救助民众的伟大,突显出民生的重要性。
仁风行见周千里
表达了仁德之风的广泛传播,影响深远。
雅俗俱欣受一廛
强调了不同社会阶层对仁德的普遍接受,展现出和谐的社会氛围。
正恐最闻须召入
反映出对贤者被朝廷召入的担忧,担心理想与现实的脱节。
介眉今日且樽前
诗人以酒会友,表达了对当下的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理想的渴望。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如“雅俗俱欣受一廛”具对仗工整,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贤者的赞美、对社会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现实无奈的感慨,展现出诗人深厚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文关怀。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层次,也使得情感更为深厚,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渴望。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仁风”主要指什么?
A. 和平的气候
B. 仁德的风气
C. 祥和的环境
D. 文人的风格
“散利士知廉律己”的意思是什么?
A. 士人应当追求利益
B. 士人应自律,廉洁自守
C. 士人应帮助民众
D. 士人应当回避权力
诗中“介眉今日且樽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对未来的绝望
B. 对现实的珍惜与无奈
C. 对过去的怀念
D. 对理想的追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史浩的这首诗更侧重于社会责任与贤者的描绘,而李白则强调个人的豪情与饮酒作乐,二者在主题和情感基调上存在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