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50: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50:18
奉和常阁老晚秋集贤院即事,寄赠徐、薛二侍郎
作者:包佶(唐代)
秘殿掖垣西,书楼苑树齐。
秋烟凝缥帙,晓色上璇题。
门接承明近,池连太液低。
疏钟文马驻,繁叶彩禽栖。
职美纶将綍,荣深组及珪。
九霄偏眷顾,三事早提携。
对案临青玉,窥书捧紫泥。
始欢新遇重,还惜旧游暌。
左宦登吴岫,分家渡越溪。
赋中频叹鵩,卜处几听鸡。
望阙应多恋,临津不用迷。
柏梁思和曲,朝夕候金闺。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在集贤院西侧的秘殿和书楼之间,欣赏着齐整的园林和树木。秋天的烟雾凝聚在书卷上,清晨的色彩映照在华美的题字上。门口接近承明殿,池水与太液池相连,水面低洼。稀疏的钟声与文马静止,繁茂的树叶上栖息着五彩的鸟儿。诗人在这美丽的环境中,心怀对仕途的渴望,感叹荣华富贵的难得。九霄之上对我格外眷顾,希望能早日得到提携。面对青玉案,偷窥书卷,手捧紫泥,心中充满欢喜与重逢的期待,却也惋惜与老友的别离。往昔的宦途,左顾吴岫,分家渡过越溪。诗中频频叹息,听着鸡鸣,期待着能再见到阙门的景致,临近津口却不再迷惘。时常思念柏梁的和曲,朝夕盼望与友人相聚。
包佶,唐代诗人,字君杰,号岑丘,擅长五言和七言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冷暖,风格清新脱俗。
这首诗作于晚秋之际,诗人寄情于自然,寄赠给好友徐、薛二侍郎,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仕途的感慨。在唐代,诗人常通过写景抒情,以自然景色映射内心情感,反映当时士人对生活的哲思。
这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唐代士人的精神世界。诗的开头描绘了秋天的宁静景象,秘殿的静谧与书楼的高雅,营造出一种文化氛围。秋烟与晓色的结合,既表现了自然的变化,也暗示了诗人心境的微妙转换。诗中对“职美纶将綍,荣深组及珪”的期盼,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权位的追求,然而随后的“始欢新遇重,还惜旧游暌”却道出了对旧友情谊的珍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表达感情方面,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绘,将情感寄托于秋天的氛围中,既有对新朋友的欢喜,也有对旧友的思念。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结合了宫廷的华美与个人的孤独,使得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最后,诗人对未来的期盼和对过往的回忆交织在一起,体现了唐代士人的复杂情感。
秘殿掖垣西,书楼苑树齐。
描述了诗人所在的环境,秘殿西侧的书楼与整齐的园林树木,营造出清幽的氛围。
秋烟凝缥帙,晓色上璇题。
秋天的烟雾聚集在书卷上,清晨的色彩映照在华丽的题字上,表现出秋天的宁静和美丽。
门接承明近,池连太液低。
描述了环境的布局,门口与承明殿相连,池水与太液池相连,形成了一幅静谧的画面。
疏钟文马驻,繁叶彩禽栖。
稀疏的钟声与文马停驻,繁茂的树叶上栖息着五彩的鸟儿,生动展现了自然的活力。
职美纶将綍,荣深组及珪。
诗人追求美好的事物,希望能获得荣华富贵。
九霄偏眷顾,三事早提携。
表达了对未来的期盼,渴望能得到上天的眷顾与提携。
对案临青玉,窥书捧紫泥。
诗人面对青玉案,窥视书卷,手捧紫泥,描绘了一个书卷气十足的学者形象。
始欢新遇重,还惜旧游暌。
虽然对新朋友感到欢喜,但对旧友的怀念更深。
左宦登吴岫,分家渡越溪。
描述了诗人曾经的宦途与往昔的游历,充满了对过往的追忆。
赋中频叹鵩,卜处几听鸡。
诗人频频叹息,听着鸡鸣,暗示对人生选择的思考。
望阙应多恋,临津不用迷。
对未来的期待与思念,表明了诗人对阙门的依恋。
柏梁思和曲,朝夕候金闺。
表达了对美好音乐的向往与对友人相聚的期待,充满了温情。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唐代士人对友情的珍惜,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过去的思考与未来的期待。诗人在美丽的环境中反思人生,展现出一种深邃而又复杂的情感,体现了唐代文人特有的风雅和哲思。
诗中提到的“秘殿”指的是什么地方?
A. 皇宫的内部
B. 书房
C. 花园
D. 书楼
“九霄偏眷顾”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A. 名利
B. 友情
C. 自然
D. 学问
诗中“临津不用迷”意思是?
A. 不会迷失方向
B. 迷失在津口
C. 迷恋于水边
D. 怀念旧地
《秋夕》(杜甫)与本诗对比:
杜甫的《秋夕》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传达了对亲人的思念,而包佶的这首诗则更侧重于友谊与理想的追求。两首诗都体现了秋天的宁静与思考,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包佶更显得华美而悠远,杜甫则更具沉重与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