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12: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2:28
桂枝香
己亥五月初七夜,寿平招同古微、逊庵观名伶桂凤演《宛城》一剧,赋此赏之
樊增祥 〔清代〕
罗衿麝袭。更海样华灯,良宵初七。
筝柱十三金雁,宝鬟盈尺。
南风五月清无价,况红樨暗吹香息。
晚花犹俊,秋娘未老,靓妆明逸。
正荡妇高楼倚笛。便迎归甲帐,锁春严密。
一霎金戈铁马,翠钿狼籍。
山眉水眼盈盈处,泪燕支秀靥红湿。
浅颦深笑,消魂无限,为伊倾国。
在这个美丽的夜晚,我穿着麝香香气的衣衫,四周的华灯如海浪般闪烁,正是良宵初七的时刻。筝音如金雁般悠扬,华丽的宝鬟垂至尺许。南风在五月里清新无比,更何况红樨花的香气悄然飘散。此时的晚花依旧娇艳,秋天的姑娘也未曾老去,妆容是那么明艳动人。正当一位妩媚的女子倚靠在高楼上吹笛,我迎着她的归来,春天的秘密紧锁在心中。转瞬间,我仿佛看到金戈铁马的景象,翠色的钿饰在风中飞舞。山水之间,盈盈的双眼中含着泪水,秀丽的面颊似乎被雨水滋润。她那浅浅的微笑、深深的颦眉,让我魂销心醉,愿为她倾国而去。
作者介绍:樊增祥(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古典诗词,风格清新婉丽,对古典文化有深厚的造诣。他的作品常常结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己亥年五月初七,正值仲夏,气候宜人。诗人目睹了名伶桂凤在《宛城》演出的美妙场景,感受到浓厚的艺术氛围和生动的情感,因而赋诗以表赞赏。
《桂枝香》一词展示了清代诗人对美的深刻感悟和艺术的热爱。全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个美丽的夜晚,诗人沉醉于万千灯光和花香之中,与名伶桂凤的演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中“罗衿麝袭”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自身的优雅形象,同时也为后续的美好景象铺垫了气氛。
词中以“筝柱十三金雁”引出音律之美,表现出音乐的优雅与动听。接着,南风和红樨花的描写,更是将自然与艺术融为一体,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无价的清新之感。尤其在“正荡妇高楼倚笛”的描写中,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女性的妩媚与优雅,使得整首词更具生动的画面感。
最后的“浅颦深笑,消魂无限,为伊倾国”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国家荣辱相结合,表达了对爱情的深刻理解与无私奉献的情怀。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既有关于自然的描写,又有对人物情感的刻画,展现了清代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尤其是对女性优雅和艺术表演的欣赏,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深切感悟与无私奉献。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筝柱”指的是什么?
“为伊倾国”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南风五月清无价”中,“无价”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希望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桂枝香》的内涵与美感,同时也激发对古典诗词的浓厚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