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38: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38:18
古意八首 其五
宋人得燕石,宝为希世珍。
周客掩口笑,乃复遭怒嗔。
阘茸竟尊显,贤圣多隐沦。
人物顾所遇,何事徒悲辛。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宋代人获得了一块珍贵的燕石,认为这是一种世间罕见的宝物。然而,周国的客人却对此掩嘴而笑,结果遭到了他的愤怒和指责。最后,诗人感叹那些道德高尚的人往往隐居不出,而身居显位的人却多是一些庸俗之辈。面对这样的世道,人与人之间的际遇,究竟有什么值得悲伤和辛苦的呢?
俞德邻,字季思,号逸疏,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独特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融合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通过对燕石的描绘,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和对贤士隐居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的开头便引入了一个具体的物品“燕石”,立即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燕石在这里不仅是一件物品,更象征着追求稀世珍宝的渴望与对物质的执着。然而,周客的笑声则揭示了人际关系的复杂和世俗的冷嘲热讽。在面对这种嘲讽时,诗人的愤怒和无奈恰好反映了他对社会的失望。
接下来的“阘茸竟尊显,贤圣多隐沦”一联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用“阘茸”象征了那些身居高位却无德之人,而“贤圣”则指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却选择隐居,这种鲜明的对比让人深思:真正有才德的人为何不能出任要职?而那些平庸之辈为何却能高高在上?
诗人在最后以“何事徒悲辛”收尾,语气中透露出一种无奈与悲凉。整首诗传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表现出对无能为力的惋惜和对理想的渴望。通过对人物际遇的思考,诗人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悲苦,更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深思。
宋人得燕石,宝为希世珍。
这句指出了诗人所描绘的中心:宋代人得到了珍贵的燕石,强调其价值之高。
周客掩口笑,乃复遭怒嗔。
描述周国的客人对这个珍宝的轻视和嘲笑,导致诗人的愤怒。
阘茸竟尊显,贤圣多隐沦。
这里诗人通过对比指出,身居显位的人多是庸才,而真正的贤人却选择隐居不出。
人物顾所遇,何事徒悲辛。
最后总结,面对人际关系的复杂,诗人感叹人与人之间的际遇,令人感到无奈。
整首诗反映了对社会现状的批判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表现出诗人对人际关系和价值观的深刻思考。
燕石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珍贵的友谊
C. 追求的理想
D. 以上皆是
诗中“阘茸”象征什么类型的人?
A. 有德行的贤人
B. 身居高位的庸人
C. 隐居的智者
D. 外来的客人
诗人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欢快
B. 愤怒
C. 悲凉
D. 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