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3:58: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3:58:39
游南岩山
作者: 卢襄 〔宋代〕
不著乌纱只岸巾,
寻山还得爱山人。
半空飞雨侵衣润,
入座晴岚照眼新。
风过松杉犹蕴藉,
雪消岩壑更精神。
何时亦把任公钓,
坐钓日东横海鳞。
这首诗的意思是:没有戴上乌纱帽,只有岸边的巾帕,我在山中游玩,依然能遇到热爱山水的人。空中飞落的细雨湿润了衣衫,坐下来欣赏晴朗的山岚,眼前一片新鲜。微风吹过松树和杉树,仍然保留着幽雅的气息;雪融化后,山谷的景色更加充满生机。什么时候我也能像任公一样,坐在那儿钓鱼,悠然自得地享受东海的鱼鳞?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卢襄,宋代诗人,以自然山水为题材,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 《游南岩山》创作于卢襄游览南岩山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也体现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此时正值宋代,社会安定,文人雅士多游山玩水,诗词也因此而丰富。
这首诗以“游南岩山”为题,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闲适生活的向往。开篇“不著乌纱只岸巾”,即表明诗人的身份是一个自由的游人,而不是被官职束缚的文人,展现了他追求自由的态度。接下来的“寻山还得爱山人”,则进一步强调了在自然中游历的乐趣,遇见志同道合的人,显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描写自然的过程中,诗人运用细腻的笔触,呈现了“半空飞雨侵衣润”的景象,雨水的滋润让人感受到自然的亲切;而“入座晴岚照眼新”则让人感受到阳光下的清新与明媚。诗中“风过松杉犹蕴藉”,表现了松杉的幽静和内涵,带给人一种宁静的感受。
最后两句“何时亦把任公钓,坐钓日东横海鳞”,不仅描绘了诗人向往的钓鱼生活,也隐喻着对人生的思考,渴望能有一个无忧无虑、恬淡如水的生活。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美丽的自然景观,还融入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意境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的渴求。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诗人寻求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借助自然的美好来反思人生的意义。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卢襄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何时亦把任公钓”中“任公”指的是谁?
诗中“飞雨”所传达的意境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对比王维的《山居秋暝》,可以看到两者在对自然的描绘上都有各自的独特之处。王维的诗更偏向于静谧与深远,而卢襄的诗则更强调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与生活的悠闲。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