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41: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1:09
家侄季高作诗止酒戏赋二首 其一
作者: 刘一止 〔宋代〕
渊明出从任,初亦计林田。
一朝倦束带,唾弃如飘烟。
无酒每从人,兹事若可怜。
醉来便逐客,卿去我欲眠。
了知此贤胸,醒醉皆超然。
胡为遽止酒,而作止酒篇。
此身役万物,不使一物偏。
有偏即是累,在性皆非圆。
我樽可忘酒,我琴故无弦。
携琴玩空樽,惟我乐也天。
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对酒的态度及对生活的看法。诗人提到自己像陶渊明一样,曾经追求过田园生活,但最终感到厌倦,像烟雾一样轻易抛弃。虽然没有酒也不觉得可怜,但一旦醉酒就会把客人赶走,自己则想安静地入睡。他明白醉与醒都是一种超然的状态,酒止于此也并无不可。他认为人应该不被物质所累,偏执于某一事物则是负担,而生活本应圆满。他可以不与酒相依,甚至琴弦也可以不在,享受的是那份自在的乐趣。
作者介绍:刘一止,宋代词人,生平不详,作品多反映对于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作者对酒的态度变化之际,反映了他对物质追求的反思以及对内心自由的向往,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通过对酒的态度转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立思考。开头引用陶渊明,暗示自己曾有过追求,但最终选择了放下,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豁达。诗中多次提到“醉”与“醒”,这种对比不仅是对酒的态度,更是一种生活哲学的探讨。醉酒后逐客,恰恰说明了他对人际交往的淡然,喝酒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真正的乐趣在于心灵的自由与和谐。
而后几句则进一步探讨了“偏”的概念,强调万物皆应和谐,而非偏执于某一事物。通过“我樽可忘酒,我琴故无弦”的表达,诗人传达出一种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强调了自我内在的乐趣。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蕴深远,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我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全诗表达了对物质的超脱,强调心灵的自由与宁静,倡导生活中的和谐与圆满,通过对酒的态度反映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渊明”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陶渊明
C. 王维
答案:B
诗人对酒的态度是什么?
A. 依赖
B. 超然
C. 贪婪
答案:B
“携琴玩空樽”表现了诗人的什么心态?
A. 享受独处的乐趣
B. 对酒的渴望
C.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