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17: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17:50
发新安后途中寄卢中丞二首
楼上风流庾使君,
笙歌曾醉此中闻。
目前已是陵阳路,
回首丛山满眼云。
晚树萧萧促织愁,
风帘似水满床秋。
千山不碍笙歌月,
谁伴羊公上夜楼。
第一首: 楼上的风流人物是庾使君,笙歌声曾在这里醉人耳闻。如今我已走到陵阳路,回头望去,山峦重重,满眼都是云雾。
第二首: 晚上的树木萧萧,蝉声悲鸣,愁绪涌上心头;风轻轻吹动帘子,仿佛水流般,满床都是秋天的气息。千山万水并不能阻挡笙歌和明月,谁能陪伴羊公一起登上夜楼?
作者介绍: 赵嘏(约 903—970),字子美,号阳春,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擅长于诗歌创作,尤其以五言诗著称,其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风光,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发新安后途中寄卢中丞二首》写于诗人出行途中,因思念朋友卢中丞而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旅途的孤独感。
这首诗以旅途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对故友的思念与对自然景色的感悟。首联提到庾使君的风流,暗示诗人曾在此地与友人共度良宵,笙歌醉人,营造出一种欢愉的氛围。接着,诗人转眼已走到陵阳路,回首时只见丛山与云雾,感叹旅途的漫长与艰辛,显露出一种孤独的情绪。
第二首继续深入,夜晚树木的萧瑟与促织的悲鸣,凸显了秋天的愁绪,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细腻感受。风帘似水,意象清新而富有诗意,令整个空间弥漫着秋天的气息。最后一句“千山不碍笙歌月,谁伴羊公上夜楼”,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伴的渴望,尽管远隔千山万水,笙歌与月亮依然相伴,却无人分享这种美好。
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表现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旅途孤独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与对孤独旅途的感慨,展现了唐诗中常见的对自然与人情的细腻描写。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庾使君”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诗中“千山不碍笙歌月”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促织愁”中的“促织”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