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50: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50:21
赠李从贵
白马嘶风何处还,鞭梢拂地看南山。
珠帘卷尽不回首,春色欲阑休闭关。
花外鸟归残雨暮,竹边人语夕阳闲。
知君旧隐嵩云下,岩桂从今几更攀。
白马在风中嘶鸣,不知何处归来,鞭子轻轻拂过地面,望向南边的山峦。
珠帘已经卷起,再不回头,春天的景色快要结束,何必再闭门不出。
花丛外,鸟儿在残雨中归来,竹林边,有人和夕阳闲聊。
我知道你曾经隐居在嵩山的云下,如今岩边的桂花还要再攀几次。
嵩山是中国五岳之一,历史上有许多文人隐士在此隐居,诗人提到的“隐”字,暗示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朋友的关切。
作者介绍: 赵嘏(约 903-970),字子美,号涧溪人,唐代诗人,以其清新雅致的诗风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友谊的热爱。
《赠李从贵》是一首描写友谊和自然景色的诗。诗的开头用“白马嘶风”引入,生动地描绘了旅途的动感,伴随着对南山的眺望,表现出一种对远方的思念。接着,珠帘的卷起象征着对过往的告别,春色的渐逝让人倍感惆怅,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生活的无常。
在春色欲阑的季节,诗人并不选择闭门不出,而是选择去感受自然的气息,花外的鸟儿和竹边的人语构成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洒脱。这种闲适的生活方式,与他对友人的思念相辅相成,传达出一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的两句,诗人表达了对李从贵的关心,提到他曾隐居于嵩山,诗中“岩桂”不仅是对友人的问候,也象征着高洁的品质。整首诗情景交融,展现了友谊的深厚与宁静的自然之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友人的思念,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传达出隐逸与自由的美好。
诗词测试:
诗中“白马嘶风”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思念
B. 自由
C. 忧伤
D. 惊讶
诗人通过什么手法表达对友人的关切?
A. 比喻
B. 拟人
C. 直接对话
D. 典故
诗中“珠帘卷尽”是指什么?
A. 结束一段旅程
B. 不再回头
C. 隐居生活
D. 春天结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赵嘏的《赠李从贵》与王维的《山中问答》皆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前者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后者则注重于内心的平静与思考。两者在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抒发上各有千秋,构成了唐代诗歌的丰富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