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留题兴唐寺

《留题兴唐寺》

时间: 2025-04-22 21:49:41

诗句

满水楼台满寺山,七年今日共跻攀。

月高对菊问行客,去折芳枝早晚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21:49:41

原文展示

留题兴唐寺
作者:赵嘏〔唐代〕

满水楼台满寺山,
七年今日共跻攀。
月高对菊问行客,
去折芳枝早晚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在兴唐寺的美景,以及与友人一起游玩的情景。诗中提到,水边的楼台和寺庙都被满山的景色环绕。时光飞逝,七年过去了,我们再次登高望远。明亮的月光下,我对着盛开的菊花向过路的客人询问,是否需要去折一枝芳香的菊花,待会儿再慢慢归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满水:形容水面广阔,与楼台相映成趣。
  • 楼台:指寺庙中的高楼、亭台。
  • 跻攀:登高、攀登的意思。
  • 月高:指月亮升得很高,光辉明亮。
  • 行客:过路的客人。
  • 芳枝:指盛开的花枝,通常用于指菊花。

典故解析

  • 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菊花象征高洁和坚韧,常与隐士和高人联系在一起。
  • 七年:时间的流逝,象征着人生的变迁和友谊的珍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嘏是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字子良,号东皋,生活在公元8世纪,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他的诗作往往流露出自然的抒情与对人生的思考,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游览兴唐寺时,正值月明之夜,他感慨时光的流逝与友谊的珍贵,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留题兴唐寺》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文的诗作,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赵嘏通过描写寺庙的美丽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深远的氛围。开头两句“满水楼台满寺山”,不仅描绘了水边楼台与寺庙的壮丽景象,更是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七年间的时光,似乎在一瞬间流逝,让人感慨万千。

接下来的“月高对菊问行客”,则通过月光与菊花的衬托,增添了一份清幽与淡雅。诗人对过路客人的询问,表现出他对生活的关注与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传递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温暖。最后一句“去折芳枝早晚还”,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期待与向往,似乎在暗示着无论时光如何变迁,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依旧可以在岁月中绽放出芬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于自然、友情的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满水楼台满寺山:描绘了水边的楼台与寺庙相映成趣的美丽景象,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
  2. 七年今日共跻攀:提及时间的流逝,表达了与友人一起回忆过去的情感。
  3. 月高对菊问行客:月亮高悬,诗人与菊花相对,向过路的旅人询问,表现出一种闲适的氛围。
  4. 去折芳枝早晚还: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表示希望能够再次相聚。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满水楼台”和“满寺山”构建出一种自然的和谐美。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呼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以及对自然美的热爱。诗人用简练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动人的画面,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珍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时间的流逝。
  • :代表着宁静与思念,常常用来寄托情感。
  • 菊花:象征高洁和坚韧,代表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七年今日共跻攀”的意思是?

    • A. 七年之内一起攀登
    • B. 七年后再相聚
    • C. 时间流逝,友谊仍存
    • D. 七年间没有联系
  2. 诗中“满水楼台满寺山”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寺庙的空旷
    • B. 自然景色的美丽
    • C. 友人的到来
    • D. 人生的无常

答案

  1. C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与赵嘏《留题兴唐寺》对比:两者都展现了自然之美,但王维的诗更侧重于孤独与思索,而赵嘏则更突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汉魏六朝诗》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道院杂兴 悲秋 纸阁午睡二首 其二 寄径山印禅师 黄氏冲和堂 窗下戏咏三首 其一 蔬食 饭罢忽邻父来过戏作 杂感 夏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殷殷垂念 蓬筚生光 惦念 属相 不期而会 无烟火药 鱼字旁的字 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龙蜕 高字旁的字 抚军 立刀旁的字 传结尾的成语 石火光阴 丶字旁的字 矛字旁的字 尊己卑人 信开头的成语 包含巽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