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九日三首 其一

《九日三首 其一》

时间: 2025-07-30 04:08:05

诗句

九日真佳节,年年长赋诗。

深惭鹤发老,每与菊花期。

帽落无人拾,酒狂聊自持。

丰年馀社瓮,天意念衰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4:08:05

原文展示

九日真佳节,年年长赋诗。
深惭鹤发老,每与菊花期。
帽落无人拾,酒狂聊自持。
丰年馀社瓮,天意念衰羸。

白话文翻译

九月九日是个美好的节日,每年我都为它写诗。
我感到深深的惭愧,白发苍苍,却仍然和菊花相约。
我的帽子掉了却没有人捡起,喝酒时我只得自我安慰。
丰收的年头,社祭的酒坛还在,但天意却让我感到衰弱和无奈。

注释

  • 九日: 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 鹤发: 指白发,表示年老的状态。
  • 菊花期: 指菊花盛开的时节,重阳节时正是菊花盛开之时,古人有赏菊的习俗。
  • 帽落: 指帽子掉落,表达一种失落感。
  • 酒狂: 指饮酒后的放纵和狂欢。
  • 丰年: 指丰收的年份。
  • 社瓮: 社祭用的坛子,表示人们祭祀的场合。

典故解析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古代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等习俗。诗中提到的“鹤发”和“菊花期”暗示着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古人常在重阳节时吟诗作对,表达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老年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诗人、散文家及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兄弟二人被称为“苏门弟子”。苏辙在诗歌创作上继承和发展了唐诗的传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重阳节,诗人通过对节日的感悟,反思自己的年岁与生活,表达了对青春流逝的无奈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九日三首 其一》是一首充满感慨的重阳节诗。诗人以“九日”这一佳节为背景,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惋惜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开篇即点明节日,既显示节日的喜庆,又带出个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中提到的“深惭鹤发老”,让人感受到一种对时光的无奈与惋惜,既有对自己老去的自责,也有对生命的思索。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诗人却感到孤独,帽子掉落无人捡起,显示出一种无助和落寞。

“酒狂聊自持”一句,描绘了诗人即使在饮酒中也无法掩饰内心的感伤,酒精的麻醉无法真正解开心中的忧愁。最后两句则将诗意推向高潮,提及“丰年馀社瓮”,在丰收的喜庆中,诗人却感受到一种衰弱的天意,似乎在暗示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捉弄。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间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生命的深刻理解,既有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深思,形成了一幅感人的人生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九日真佳节: 强调重阳节的美好,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
  2. 年年长赋诗: 表达诗人对节日的重视,每年都会写诗来纪念。
  3. 深惭鹤发老: 诗人感到惭愧,白发苍苍,年岁已高,感叹时光的流逝。
  4. 每与菊花期: 每年和菊花的盛开相约,增添了节日的意境与情感。
  5. 帽落无人拾: 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孤独,帽子掉落无人关心。
  6. 酒狂聊自持: 表达即使喝酒放纵,内心依然难以自持。
  7. 丰年馀社瓮: 提到丰收的祭酒坛,反衬出社会的繁荣与诗人内心的失落。
  8. 天意念衰羸: 强调天命的无常,诗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

修辞手法:

  • 对仗: 如“帽落无人拾,酒狂聊自持”,形成鲜明的对比。
  • 隐喻: “鹤发”象征老年,“菊花”象征生命的延续。
  • 拟人: “天意念衰羸”赋予天地以情感,体现命运的无情。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重阳节的场景,表达了对老年与生命的深刻思考,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无奈。

意象分析

  • 九日: 象征传统文化与节日的欢乐。
  • 鹤发: 代表年老与智慧,也暗示对时间的无奈。
  • 菊花: 象征坚韧与生命的延续,重阳节赏菊的习俗。
  • : 表达快乐与哀伤的交织,象征人生的复杂。
  • 社瓮: 象征祭祀与丰收,暗示昔日的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九月九日被称为哪个节日?

    • A. 中秋节
    • B. 重阳节
    • C. 春节
    • D. 端午节
  2. 诗中提到的“鹤发”指的是什么?

    • A. 青春
    • B. 年老
    • C. 繁荣
    • D. 美丽
  3. 诗人感到惭愧的原因是什么?

    • A. 对酒的沉迷
    • B. 年龄的增长
    • C. 对菊花的无知
    • D. 生活的贫困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白居易《花非花》

诗词对比:

  • 苏辙《九日三首 其一》杜甫《登高》: 两首诗均反映了对时光的思考,杜甫在《登高》中表现出更为浓烈的悲伤与人生的苦涩,而苏辙则更侧重于节日的庆祝与个人的感慨,体现了不同的诗人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苏辙的多首作品及相关背景。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提供古诗词的分析与解读。
  • 《重阳节的文化内涵》:探讨重阳节的历史与习俗。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杨柳词四解 次韵罢相游故园 望仙亭置酒看雪 州将和丁内翰寄题延州龙图新开柳湖五阕 早秋二绝 和遥见归舟 少年行 晚夏西园二首 览从兄咸剑池编 州将按行堤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超前轶后 睚眦之怨 啸风 恇弱 眼中刺 倚老卖老 猪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状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风尘之变 文胸 指腹为亲 同字框的字 提土旁的字 斗字旁的字 反犬旁的字 哀赞 耒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