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元老和示小诗自谓非战之罪复作一绝并坐具还

《元老和示小诗自谓非战之罪复作一绝并坐具还》

时间: 2025-05-07 21:42:53

诗句

请君却领弥天具,不欲终收陷虎名。

莫道昏沉非战罪,何如不战屈人兵。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42:53

原文展示:

请君却领弥天具,不欲终收陷虎名。
莫道昏沉非战罪,何如不战屈人兵。

白话文翻译:

请您带走这些繁杂的事务,我不想最终沦为被困的老虎。
不要说沉默不战就不是罪过,何如不战而屈服于敌人的威逼。

注释:

  • 请君:请您,敬称。
  • 却领:带走,收回。
  • 弥天具:形容事务繁杂或责任重大。
  • 陷虎名:指被困于危险之中,老虎象征威胁。
  • 昏沉:沉迷或迷茫的状态。
  • 屈人兵:屈服于敌人的武力或威逼。

典故解析:

此诗中“陷虎名”可以理解为古代战场上被敌人包围的情况,暗指在权谋与战争中的艰难抉择。同时,“屈人兵”则反映出一种对和平的渴望,表达不愿通过战争解决问题的立场。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阮亭,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古文,提倡理性与情感并重。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时期正值国事多变,苏辙面对国家的纷争与个人的理想,反映出他对战争与和平的复杂思考。

诗歌鉴赏:

苏辙的《元老和示小诗自谓非战之罪复作一绝并坐具还》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的诗作。全诗通过对话的形式,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切反思与对和平的渴望。开头“请君却领弥天具”一句,表现出对繁杂事务的无奈与拒绝,暗示诗人在政治斗争中的困境。紧接着“莫道昏沉非战罪”,则直面社会对非战的误解,强调在特定环境下的沉默并不等于懦弱,而是理智的选择。最后一句“何如不战屈人兵”,更是提出了一种哲学思考:在面对敌人时,是否选择妥协与屈服,反映了诗人对国家与个人的理性思考。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战争的批判,也在探讨面对困境时如何选择的深刻主题,展现了苏辙的博大胸襟与深邃思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请君却领弥天具”:请求对方带走复杂的事务,表达诗人在政治上的无奈。
    2. “不欲终收陷虎名”:不想最后沦为被困的老虎,象征对困境的恐惧。
    3. “莫道昏沉非战罪”:不要认为沉默不战是罪过,质疑社会的偏见。
    4. “何如不战屈人兵”:与其战斗,不如妥协,探讨选择的智慧。
  •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陷虎名”比喻政治斗争中的危险境地,形象生动。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呈现出对称之美,例如“非战罪”与“屈人兵”,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在面对外敌威逼时,沉默与妥协的选择是否可取,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与思考。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象征威胁与危险,暗指外部敌人的侵扰。
    • :象征战争与冲突,代表着外部压力。

    文化内涵: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凶猛的象征,而兵则代表着战争的残酷,两者相结合,反映出诗人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弥天具”指代什么?

    • A. 繁杂事务
    • B. 美丽风景
    • C. 战争武器
  2. “陷虎名”是什么意思?

    • A. 被困于危险之中
    • B. 成为英雄
    • C. 取得胜利
  3. 诗人对非战的态度是?

    • A. 赞同
    • B. 反对
    • C. 中立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战争带来的痛苦与无奈。
  • 李白的《将进酒》:展现了豪放与勇敢的对比。

诗词对比

  • 苏轼的《赤壁赋》:同样涉及对战争与历史的反思,但更加侧重于个人情感。
  •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在面对困境时表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苏辙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渔父诗四首 其三 对月赠答二首 官池即事 小酿告熟童子索覆瓶纸坼旧藁与之 送王饶州赴召 二十日夜宿小杨 挽俞克晦丈二首 其二 次韵斯远夜归自溪南之作 八月八日发潭州后得绝句四十首 再简元衡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指腹为亲 邪正 静息 头人 卝字旁的字 包含幻的词语有哪些 梳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马字旁的字 不度德,不量力 啼笑皆非 跣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俾夜作昼 溺结尾的成语 虫字旁的字 重山峻岭 军谘 蕃王 疋字旁的字 艸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