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21: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21:43
施崇宁寺马
作者: 苏辙 〔宋代〕
南归闭门万事了,
病卧常多起常少。
未用田间下泽车,
何须枥上追风骠。
乡人记我少年日,
滇马为致风前鸟。
三年伏枥人共怪,
马不能言心可晓。
坐驰千里气蟠结,
日食生刍空自笑。
主人自是箕颍人,
谁复为送洮岷道。
支公惠眼识神骏,
山下泉甘足芳草。
法流一洗百病消,
翘足长鸣且忘老。
我南归时闭上了门,万事都已了结。
生病卧床常常起伏不定。
还没用田间的车子,
何必在马厩里追逐奔跑的骏马。
乡亲们还记得我少年时,
那滇马如同迎风而飞的鸟。
三年在马厩里饲养,众人都觉得奇怪,
马虽不能言,但心意我能懂。
坐在马背上千里之外的气息凝结,
日头照耀,草料空自一笑。
主人本是箕颍的乡人,
谁还愿意送我走洮岷的路。
支公(支道林)善于识别神骏,
山下的泉水甘甜足够芳草。
法流一洗,百病随之消散,
翘起马蹄长鸣,且忘却衰老。
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是苏轼的弟弟。他的诗词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表达对人生、理想的思考。
此诗创作于苏辙晚年,反映了他对生命的感悟和对归乡的思念。诗中通过马的意象,表达了对年轻时光的追忆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马的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开篇以“南归闭门万事了”表明诗人已回归宁静的生活,但生活的单调与病痛的折磨让他倍感疲惫。诗人用“未用田间下泽车,何须枥上追风骠”来反映自己不再追求过往的繁华与奔波,转而向内心的平静与安宁寻求归属。接着,他回忆起少年时的风光,乡人对他的记忆与滇马的比喻,展现出他对年轻时光的缅怀。
“坐驰千里气蟠结”这一句,表现了诗人虽有千里奔腾的壮志,但却被现实的羁绊困住。此时,马成为他情感的寄托,似乎在诉说他内心的渴望与追求。最后,诗人以“法流一洗百病消,翘足长鸣且忘老”结束,展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表明他希望通过心灵的洗涤,摆脱肉体的羁绊,迎接新生的渴望。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生命、青春的思考与感悟,经历沧桑后对平淡生活的向往,以及通过精神的追求来超越身体的限制,最终达到心灵的宁静与自我解放。
诗中提到的“滇马”象征着什么?
“南归闭门万事了”意指诗人:
诗中提到的“支公”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