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4:01: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4:01:07
金门寺中见李西台与二钱(惟演易)唱和四绝 作者: 苏轼
帝城春日帽檐斜,
二陆初来尚忆家。
未肯将盐下莼菜,
已应知雪似杨花。
生平贺老惯乘舟,
骑马风前怕打头。
欲问君王乞符竹,
但忧无蟹有监州。
皆世所传钱氏故事。
西台妙迹继杨风,
凝式。无限龙蛇洛寺中。
一纸清诗吊兴废,
尘埃零落梵王宫。
五季文章堕劫灰,
升平格力未全回。
故知前辈宗徐庚,
数首风流似玉台。
春日里,帝城的阳光照在帽檐上,
二陆刚来,仍然惦记着故乡。
他不愿把盐和莼菜一起送来,
但应该已经知道雪花像杨花那样纷飞。
我一生中常常和贺老一起乘船,
在风中骑马时常怕被打头。
想问君王乞求竹符,
却忧虑没有螃蟹只有监州的事情。
这些都是世人所传的关于钱氏的故事。
西台的奇妙事迹继承了杨风,
无尽的龙蛇在洛寺中交织。
一纸清诗感叹兴亡,
尘埃落在梵王的宫殿上。
五季的文章都化为劫灰,
升平的力量尚未完全恢复。
所以知道前辈宗徐庚,
几首风流的作品如同玉台。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广泛,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的抒情诗。苏轼的诗歌常常反映出他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社会的敏感观察。
这首诗写于金门寺,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对往事的回忆,同时也蕴藏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描绘春日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场景,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情感和细腻的观察力。开篇的“帝城春日帽檐斜”以生动的画面感引入,给人一种温暖的春日气息,继而引出对故乡的思念。“二陆初来尚忆家”不仅表现了友人的来访,也隐含着对故乡的怀念与不舍。诗中“未肯将盐下莼菜,已应知雪似杨花”的比喻,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念之情,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接下来的几句则是对个人生活经历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骑马乘舟的生活经历,既是对过去的回忆,也是对现状的无奈。最后几句则承载了诗人对文学的追求与思考,对钱氏故事的回顾,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苏轼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在友谊与时光流转中的思索,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共鸣。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和故乡的思念,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文学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诗中“二陆”指的是谁?
诗中提到的“符竹”象征什么?
诗中的“雪似杨花”是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