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金门寺中见李西台与二钱(惟演易)唱和四绝

《金门寺中见李西台与二钱(惟演易)唱和四绝》

时间: 2025-07-27 08:06:26

诗句

帝城春日帽檐斜,二陆初来尚忆家。

未肯将盐下莼菜,已应知雪似杨花。

生平贺老惯乘舟,骑马风前怕打头。

欲问君王乞符竹,但忧无蟹有监州。

(皆世所传钱氏故事。

)西台妙迹继杨风,(凝式)。

无限龙蛇洛寺中。

一纸清诗吊兴废,尘埃零落梵王宫。

五季文章堕劫灰,升平格力未全回。

故知前辈宗徐庚,数首风流似玉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8:06:26

原文展示

金门寺中见李西台与二钱(惟演易)唱和四绝 作者: 苏轼

帝城春日帽檐斜,
二陆初来尚忆家。
未肯将盐下莼菜,
已应知雪似杨花。

生平贺老惯乘舟,
骑马风前怕打头。
欲问君王乞符竹,
但忧无蟹有监州。

皆世所传钱氏故事。
西台妙迹继杨风,
凝式。无限龙蛇洛寺中。
一纸清诗吊兴废,
尘埃零落梵王宫。

五季文章堕劫灰,
升平格力未全回。
故知前辈宗徐庚,
数首风流似玉台。

白话文翻译

春日里,帝城的阳光照在帽檐上,
二陆刚来,仍然惦记着故乡。
他不愿把盐和莼菜一起送来,
但应该已经知道雪花像杨花那样纷飞。

我一生中常常和贺老一起乘船,
在风中骑马时常怕被打头。
想问君王乞求竹符,
却忧虑没有螃蟹只有监州的事情。

这些都是世人所传的关于钱氏的故事。
西台的奇妙事迹继承了杨风,
无尽的龙蛇在洛寺中交织。
一纸清诗感叹兴亡,
尘埃落在梵王的宫殿上。

五季的文章都化为劫灰,
升平的力量尚未完全恢复。
所以知道前辈宗徐庚,
几首风流的作品如同玉台。

注释

  • 帽檐:指的是帽子的边缘,诗中用来描绘春日的景象。
  • 二陆:指的是两位朋友或同伴,这里暗指李西台和二钱。
  • 莼菜:一种水生植物,古人常用其做菜。
  • 鹤发苍颜:比喻年老,诗中提到的贺老即为。
  • 符竹:古代用来作为求签的竹子。
  • 监州:指的是一种对地方的管理,可能暗指某种限制或羁绊。
  • 杨花:即杨树的花,常用来比喻春天的情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广泛,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的抒情诗。苏轼的诗歌常常反映出他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社会的敏感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金门寺,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对往事的回忆,同时也蕴藏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描绘春日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场景,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情感和细腻的观察力。开篇的“帝城春日帽檐斜”以生动的画面感引入,给人一种温暖的春日气息,继而引出对故乡的思念。“二陆初来尚忆家”不仅表现了友人的来访,也隐含着对故乡的怀念与不舍。诗中“未肯将盐下莼菜,已应知雪似杨花”的比喻,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念之情,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接下来的几句则是对个人生活经历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骑马乘舟的生活经历,既是对过去的回忆,也是对现状的无奈。最后几句则承载了诗人对文学的追求与思考,对钱氏故事的回顾,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苏轼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在友谊与时光流转中的思索,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帝城春日帽檐斜”:描绘春日的温暖与轻松的氛围,帽檐斜向一侧,给人一种慵懒的感觉。
  2. “二陆初来尚忆家”:二陆指朋友的到来,表现出对故乡的怀念。
  3. “未肯将盐下莼菜”:表达对故乡味道的留恋。
  4. “已应知雪似杨花”:暗示对春雪的理解与接受,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5. “生平贺老惯乘舟”:回忆与贺老一起的日子,强调友谊的重要性。
  6. “骑马风前怕打头”:对生活的无奈与对风的恐惧,象征着生活中的挑战。
  7. “欲问君王乞符竹”:表达对权力的渴望与追求。
  8. “但忧无蟹有监州”:暗示对现实的忧虑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雪似杨花”,通过比喻将春雪与杨花联系在一起,生动形象。
  • 对仗:诗中有许多对仗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如“符竹”象征着对未来的希望与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和故乡的思念,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文学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日: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 帽檐:表现出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
  • 莼菜与盐:象征着故乡的味道与生活的细节。
  • 龙蛇:象征着历史的传承与文化的积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二陆”指的是谁?

    • A. 朋友
    • B. 故乡
    • C. 自己
    • D. 帝城
  2. 诗中提到的“符竹”象征什么?

    • A. 友谊
    • B. 权力
    • C. 未来
    • D. 历史
  3. 诗中的“雪似杨花”是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 拟人
    • B. 比喻
    • C. 对仗
    • D. 排比

答案

  1. A. 朋友
  2. C. 未来
  3. B. 比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送友人》: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与苏轼的春日描写:杜甫在描写春雨时,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苏轼则通过友人和故乡的回忆,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选》
  • 《宋代诗词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句 其一 陪李端叔游颖昌西湖三首 其三 陪李端叔游颖昌西湖三首 其二 陪李端叔游颖昌西湖三首 其一 寄高邮王定国 赠关渊圣学士 惜馀春慢(情景) 南浦·旅怀 清平乐·水遥花瞑 步月(茉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鼓字旁的字 臣字旁的字 权近 废铜烂铁 鬯字旁的字 雄才大略 推三宕四 礼胜则离 弓字旁的字 餔糟啜漓 黽字旁的字 蓬筚生辉 恸哭流涕 烦兴 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榱崩栋折 包含完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