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55: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55:43
学省三年别,文闱九日同。
登高迟曲糵,避湿到芎藭。
田舍飘零后,江湖震荡中。
忍将忧国泪,滴向菊花丛。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经历了三年的离别后,重回学府与同窗相聚的感慨。因登高而醉酒,避开雨湿的环境,来到菊花盛开的地方。然而,身处乡村的动荡和江湖的震荡,作者心中满怀忧国之情,泪水不禁滴落在菊花丛中。
李石,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所知,但其诗歌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著称,常常表达对国家、社会的关怀及个人的情感纠结。
该诗创作于作者离开学府后,重回熟悉的环境,在经历了政治动荡和个人困扰后,诗人通过写诗来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与对友人的思念。
这首诗以“学省三年别”开篇,突显了作者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与长久的分别。作者在这段时间里,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尤其是在国家动荡的背景下,诗人内心的情感更加复杂。接着,“登高迟曲糵”一句,描绘了诗人在聚会中饮酒作乐,却因外界环境的湿冷而感到不适,反映出诗人对当下生活的不满与困惑。诗中提到的“田舍飘零后,江湖震荡中”,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忧虑,乡村的宁静与动荡的江湖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社会的不安与个人的无力感。最后,诗人以“忍将忧国泪,滴向菊花丛”收尾,表达了深沉的家国情怀,菊花作为高洁的象征,在此处不仅是对友谊的寄托,更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整首诗围绕着对友谊的怀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展现出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生活的复杂感受。
诗中提到的“学省”指的是哪个地方?
诗中“滴向菊花丛”表达了什么情感?
可以将李石的此诗与杜甫的《登高》进行对比,两者都表现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对高洁理想的追求,但李石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杜甫则更加关注国家的命运与民族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