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34: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34:11
四山动暝色,红日下蒙翳。
川光生夜明,一白欲无地。
星斗可俯拾,恍疑青天坠。
旷景与心涵,直接溟涬际。
若非隔林锻,不知有人世。
四周的山峦被夜色笼罩,红日渐渐被云雾遮掩。
河水在夜晚闪烁着光辉,仿佛一片白色的土地。
星星在夜空中闪烁,似乎可以随手捡起,恍惚间怀疑青天是否已坠落。
辽阔的景色与我的心灵交融,直达深邃的水面。
若不是隔着林木的锻造,我还不知道人间的存在。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涉及的典故较少,主要是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的结合,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作者介绍: 宋濂(1310年-1381年),元代初期的诗人和文学家,字景濂,号澄江,江苏人。他以诗、文、书法著称,尤其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而闻名。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元代,诗人与友人王子充一起夜坐于川边,观赏夜景,抒发对自然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以优美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夜晚宁静的沉思与感悟。开篇用“动暝色”与“红日下蒙翳”描绘了黄昏时分四周山峦的阴暗与日落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接着,“川光生夜明,一白欲无地”展现了河水在夜色中反射的光辉,象征着希望与生命的延续,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星斗可俯拾”一句,诗人以星星的闪烁传达出对宇宙的敬畏与对自然的亲近,恍惚间让人觉得天上星斗触手可及,表现了诗人心灵的自由与向往。最后几句通过“旷景与心涵”表达了自然景色与心灵的交融,深刻而富有哲理,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自然美的描绘,也有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诗人的深邃情感与对人生的感悟,令人心生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刻的思索,呼应了诗人对生命与存在的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四山动暝色”中的“动”字是什么意思?
诗中“星斗可俯拾”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宋濂的《川上夜坐约王子充同作》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两者均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但情感基调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更具哲理性,后者则更具个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