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9:19: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19:17
送双峰圣僧遗像还山
枯木形模酷肖之,
祇应铎落自秦时。
定光炉韛收亲子,
圆觉门风出自枝。
韬晦无因观大用,
感通犹得见全提。
要知取次为霖去,
便是元初利物机。
送给双峰圣僧的遗像回到山上:
那枯木的形状与圣僧的模样酷似,
想必是自秦朝铎声落下的。
定光炉中烟火缭绕,收取了亲子的灵气,
圆觉门的风从树枝间飘出。
隐忍不露的道理无法观测其大用,
但感应通达却能见到根本的提倡。
要知道取次而来的雨水,
正是元初时期利于万物的机缘。
李吕,宋代诗人,生平较少资料,但他的作品常体现出佛教的哲思与道理,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这首诗写于送别双峰圣僧的遗像,反映了对圣僧的怀念与尊重。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佛教意象,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轮回的思索。
这首诗以送别双峰圣僧的遗像为主题,表达了对圣僧的怀念以及对生命哲理的感悟。诗中运用了多种意象,如“枯木”、“定光炉”、“圆觉门”等,形成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画面。开篇以“枯木形模酷肖之”引入,暗示圣僧的遗像与其生前形象的相似,表现出对其生平的追思。随后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对“定光炉”与“圆觉门”的描绘,展现了佛教的深邃智慧和对生命的理解。
诗的后半部分则引入了哲理,强调“韬晦无因观大用”,说明在平常生活中,很多深奥的道理隐藏在日常之中,不易被察觉,而“感通犹得见全提”则强调通过感应与洞察,可以体悟到更深层的真理。最后一句“便是元初利物机”则指出,万物的生长与发展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和时机,表现出一种人生哲学的思考。
整体而言,李吕通过这首诗展现了他对生命、对佛教哲学的深刻理解,同时也折射出一种对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感悟。
整首诗探讨了生命与死亡、遗存与传承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理解与对自然规律的尊重。诗人通过对圣僧的怀念,反思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诗中“枯木形模酷肖之”是什么意思?
A. 枯木的形状与圣僧相似
B. 枯木是圣僧的遗像
C. 圣僧在树下
“定光炉韛收亲子”中的“韛”字意为?
A. 放置
B. 收集
C. 点燃
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了什么?
A. 对自然的热爱
B. 生命与死亡的关系
C. 对友人的怀念
李白的《静夜思》与李吕的《送双峰圣僧遗像还山》都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后者则关注于哲学与宗教的内涵。两者在意象上虽有不同,但都展现了对生命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