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41: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41:08
虽传古人声,不识古人意。
古人今已远,悲哉广陵思。
虽然古人的琴声传了下来,但我却无法理解古人所表达的情感。古人早已远去,令人悲伤的是我对广陵的思念。
作者介绍:梅尧臣,字圣俞,号香山,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古诗词,作品流传甚广。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抒情为主,关心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梅尧臣对古人音乐的追忆与感慨之际,反映了他对历史、文化的敬仰和对逝去时代的思考。广陵作为古琴文化的象征,激发了他对过去的思索与惆怅。
《鸣琴》整首诗以短小的篇幅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音乐及其背后深厚文化的敬仰与对古人情感的无法理解,表现出一种时空的距离感。诗中“虽传古人声”一句,传达出古琴声的美妙与流传,而“但不识古人意”则揭示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无奈与失落。古人已去,琴声犹在,然而对于琴声背后所承载的情感与思想,诗人却无法触及,这种无奈的情感通过“悲哉广陵思”进一步深化,表现出一种对文化传承的渴望与对历史的惋惜。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简练,却能引人深思,彰显了梅尧臣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古代文化与情感的追思。尽管古琴的声音依然存在,但与之相伴的古人情感却已不可知,反映了对传统文化的惋惜与对人类情感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鸣琴》是由哪位诗人创作的?
诗中提到的“古人今已远”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广陵”与什么有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