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40: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40:59
念奴娇(八月十三夜,与宋卿对月赏桂花于光远庵,和李汉老词)
倪称 [宋代]
素秋向晚,正洞庭木落,疏林凋绿。
惟有岩前双桂树,翠叶香浮金粟。
皓月飞来,徘徊树杪,光射林间屋。
夜深人静,好风忽起庭竹。
俄顷万簌号鸣,清寒疑乍,听高岩悬瀑。
起看碧天澄似洗,应费明河千斛。
细酌鹅黄,宴搜奇句,逸气凌鸿鹄。
浩歌归去,却愁踏碎琼玉。
在这素净的秋季傍晚,洞庭湖的树木开始落叶,稀疏的树林也逐渐凋零。唯有岩前的两棵桂树,翠绿的叶子散发着金色的香气。皓洁的明月飞来,徘徊在树梢,月光照射进林中的小屋。夜深人静,轻风突然吹起竹林。片刻间,万树的叶子似乎在鸣叫,清冷的空气让人产生疑惑,仿佛听见高岩上的瀑布在流淌。我抬头看那碧蓝的天空,清澈得像是经过洗涤,仿佛要用千斛明河来装满。细细品味着鹅黄色的酒,宴会上吟咏奇妙的诗句,逸兴横飞如鸿鹄。归去时高歌,但却因担心踩碎那美丽的玉石而感到忧愁。
倪称,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及人情,风格清新典雅。
此诗创作于八月的一个夜晚,诗人与友人宋卿在光远庵对月观赏桂花,受到李汉老词的启发,表达朋友间的雅兴和对自然美景的感慨。
《念奴娇》体现了诗人对秋季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开篇“素秋向晚,正洞庭木落,疏林凋绿”,即刻将读者带入一个秋意浓厚的场景,透过诗人的笔触,仿佛可以感受到那种秋天的凉意与木落的萧瑟。
接下来的描写则转向了两棵桂树,象征着坚韧与美好,它们在这个季节中依然生机勃勃,散发着香气,形成鲜明对比。皓月的出现使得全诗的意境更加高远,清澈的月光投射在林间屋宇,营造出一种静谧的夜晚氛围。
随着夜深人静,诗人描绘了微风拂动庭竹的情景,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诗人在此时抬头仰望碧空,感受到明亮的天空如同经过洗涤,内心的思绪也随之清澈。最后,细酌酒杯、吟咏诗句,表现了朋友间的欢聚与深厚情谊,然而,归去时却因美好而忧愁,生怕踏碎了那如玉般的桂花。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还渗透着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思考,情感细腻而深邃。
全诗以秋季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深邃而细腻。
诗中提到的“洞庭”指的是哪个地方?
诗中提到的“皓月”象征什么?
诗人何时感到忧愁?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