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念奴娇(八月十三夜,与宋卿对月赏桂花于光远庵,和李汉老词)

《念奴娇(八月十三夜,与宋卿对月赏桂花于光远庵,和李汉老词)》

时间: 2025-05-03 17:40:59

诗句

素秋向晚,正洞庭木落,疏林凋绿。

惟有岩前双桂树,翠叶香浮金粟。

皓月飞来,徘徊树杪,光射林间屋。

夜深人静,好风忽起庭竹。

俄顷万簌号鸣,清寒疑乍,听高岩悬瀑。

起看碧天澄似洗,应费明河千斛。

细酌鹅黄,宴搜奇句,逸气凌鸿鹄。

浩歌归去,却愁踏碎琼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40:59

原文展示

念奴娇(八月十三夜,与宋卿对月赏桂花于光远庵,和李汉老词)
倪称 [宋代]

素秋向晚,正洞庭木落,疏林凋绿。
惟有岩前双桂树,翠叶香浮金粟。
皓月飞来,徘徊树杪,光射林间屋。
夜深人静,好风忽起庭竹。
俄顷万簌号鸣,清寒疑乍,听高岩悬瀑。
起看碧天澄似洗,应费明河千斛。
细酌鹅黄,宴搜奇句,逸气凌鸿鹄。
浩歌归去,却愁踏碎琼玉。

白话文翻译

在这素净的秋季傍晚,洞庭湖的树木开始落叶,稀疏的树林也逐渐凋零。唯有岩前的两棵桂树,翠绿的叶子散发着金色的香气。皓洁的明月飞来,徘徊在树梢,月光照射进林中的小屋。夜深人静,轻风突然吹起竹林。片刻间,万树的叶子似乎在鸣叫,清冷的空气让人产生疑惑,仿佛听见高岩上的瀑布在流淌。我抬头看那碧蓝的天空,清澈得像是经过洗涤,仿佛要用千斛明河来装满。细细品味着鹅黄色的酒,宴会上吟咏奇妙的诗句,逸兴横飞如鸿鹄。归去时高歌,但却因担心踩碎那美丽的玉石而感到忧愁。

注释

  • 素秋:指秋天的景象清新素雅。
  • 洞庭:指洞庭湖,位于湖南省,是著名的湖泊。
  • 疏林:稀疏的树林,形容树木稀少。
  • 翠叶香浮金粟:形容桂树的绿叶散发着香气,金粟指的是桂花的颜色。
  • 皓月:明亮的月亮。
  • 万簌号鸣:形容风吹动树叶,发出声响。
  • 琼玉:玉石的比喻,象征珍贵和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倪称,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及人情,风格清新典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八月的一个夜晚,诗人与友人宋卿在光远庵对月观赏桂花,受到李汉老词的启发,表达朋友间的雅兴和对自然美景的感慨。

诗歌鉴赏

《念奴娇》体现了诗人对秋季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开篇“素秋向晚,正洞庭木落,疏林凋绿”,即刻将读者带入一个秋意浓厚的场景,透过诗人的笔触,仿佛可以感受到那种秋天的凉意与木落的萧瑟。

接下来的描写则转向了两棵桂树,象征着坚韧与美好,它们在这个季节中依然生机勃勃,散发着香气,形成鲜明对比。皓月的出现使得全诗的意境更加高远,清澈的月光投射在林间屋宇,营造出一种静谧的夜晚氛围。

随着夜深人静,诗人描绘了微风拂动庭竹的情景,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诗人在此时抬头仰望碧空,感受到明亮的天空如同经过洗涤,内心的思绪也随之清澈。最后,细酌酒杯、吟咏诗句,表现了朋友间的欢聚与深厚情谊,然而,归去时却因美好而忧愁,生怕踏碎了那如玉般的桂花。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还渗透着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思考,情感细腻而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素秋向晚:清秋的傍晚,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2. 正洞庭木落,疏林凋绿:描绘了洞庭湖的秋景,树木开始落叶,树林也显得稀疏,营造出一种萧瑟之感。
  3. 惟有岩前双桂树,翠叶香浮金粟:在这样的环境中,两棵桂树依然生机勃勃,香气四溢。
  4. 皓月飞来,徘徊树杪,光射林间屋:月光照亮了树梢和房屋,营造出幽静的夜晚。
  5. 夜深人静,好风忽起庭竹:夜深人静,微风拂动竹林,增添了夜晚的灵动感。
  6. 俄顷万簌号鸣,清寒疑乍,听高岩悬瀑:风吹动树叶,发出声响,仿佛听见高处的瀑布声,带来一丝清寒。
  7. 起看碧天澄似洗,应费明河千斛:抬头看天,清澈如洗,表现了诗人的心境。
  8. 细酌鹅黄,宴搜奇句,逸气凌鸿鹄:品味酒,吟咏诗句,表现了诗人的悠然自得。
  9. 浩歌归去,却愁踏碎琼玉:高歌归去,却因担心踩碎桂花而感到忧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琼玉”比喻桂花的美丽。
  • 拟人:如“万簌号鸣”,赋予自然以声音。
  • 对仗:如“皓月飞来,徘徊树杪”,形成和谐的音韵。

主题思想

全诗以秋季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深邃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花:象征友谊和美好。
  • 明月:象征纯洁和高远的理想。
  • 秋天:象征成熟与收获,同时也带有凋零的意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洞庭”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湖泊
    • B. 山脉
    • C. 城市
  2. 诗中提到的“皓月”象征什么?

    • A. 昏暗
    • B. 清澈
    • C. 美丽
  3. 诗人何时感到忧愁?

    • A. 归去时
    • B. 赏花时
    • C. 喝酒时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念奴娇》 vs. 《静夜思》:两者都涉及明月和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景色的感受,但《念奴娇》更侧重于友谊和生活的哲思,而《静夜思》则更多表达了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相关研究论文和书籍,探讨宋代诗词的风格和主题。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 题光化张氏园亭 久在病告近方赴直偶成拙诗二首 其一 读杨蟠章安集 谢公挽词三首 其二 酬张哭判官泛溪 尝新茶呈圣俞 琅琊山六题·琅琊溪 下牢溪 人日聚星堂燕集探韵得丰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阗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尢字旁的字 廴旁的字有哪些?带廴的汉字大全 舟字旁的字 圈坔 墙隈 同字旁的汉字解析_认识同字旁的字 厂字头的字 包含傥的词语有哪些 署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断章摘句 覆车之戒 匪石之心 户旁的字有哪些?带户的汉字大全 狐媚魇道 色觉 口字旁的字 不公不法 走之旁的字 擎天一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