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3:57: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3:57:39
题光化张氏园亭
—— 欧阳修
君家花几种,来自洛之滨。
惟我曾游洛,看花若故人。
芳菲不改色,开落几经春。
陶令来常醉,山公到最频。
曲池涵草树,啼鸟悦松筠。
相德今方赖,思归未有因。
全诗翻译:
你家花有几种,是从洛阳的河岸而来。
我曾经游历洛阳,看花就像老朋友一样。
花香与色泽始终不变,经历了几次春天的开落。
陶渊明常常在此陶醉,山中隐士来得最频繁。
曲池中水涵养着草木,鸟儿在松竹间欢悦啼鸣。
相德如今才得以依赖,思乡却没有原因。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宋代政治家、文学家,擅长诗词、散文及历史。其作品多描写现实生活,具有浓厚的人情味和社会关怀。
创作背景:
《题光化张氏园亭》创作于欧阳修游览张氏园亭时,表达了他对友人和自然的深厚情感,展示了他对洛阳美景的怀旧与向往。
欧阳修的《题光化张氏园亭》是一首充满诗意的描绘自然与友情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花的描写,勾起了他对过去游历洛阳的美好回忆。诗的开头以“君家花几种,来自洛之滨”引入,展示了主人公与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接着,他将花与故人相提并论,表现出对老朋友的怀念。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美好,既有对美丽自然的赞美,又透出一丝思乡之情。
诗中提到的“芳菲不改色”,传达了自然的永恒与不变,而“陶令来常醉,山公到最频”则体现了一种人们向往的隐逸生活,诗人借古人陶渊明与隐士的常来常往,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与渴望。最后两句“相德今方赖,思归未有因”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对社会责任的思考与对归属感的追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描绘了人与自然、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同时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故乡的思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陶令”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李白
B. 陶渊明
C. 杜甫
答案:B
诗中“芳菲不改色”表达了什么含义?
A. 花的颜色变化
B. 自然的恒久与不变
C. 对友人的怀念
答案:B
诗人对隐士生活的态度是:
A. 赞美
B. 反对
C. 无所谓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