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14: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14:18
春晚游鹤林寺寄使府诸公
作者:李端 〔唐代〕
野寺寻春花已迟,
背岩惟有两三枝。
明朝携酒犹堪醉,
为报春风且莫吹。
在偏僻的寺庙寻春花已经晚了,
山岩后只剩下两三枝花。
明天带着酒来这里还可以畅饮,
为了报答春风,且不要再吹了。
李端,字景然,号紫阳,是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后因政治原因隐居,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风光,风格清新自然。
此诗作于春天,诗人游览鹤林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然而花已开得不多,表现出对春天流逝的感慨,也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
《春晚游鹤林寺寄使府诸公》是一首表达春日游寺情趣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诗。诗中开头两句“野寺寻春花已迟,背岩惟有两三枝”,通过对偏僻寺庙的描写,展现出春天的匆匆流逝。尽管春天已经晚了,花开得寥寥无几,但诗人却不以此为悲,反而以“明朝携酒犹堪醉”表达了面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这种对春天的珍惜和对友人的思念,让整首诗洋溢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宁静的快乐。
最后一句“为报春风且莫吹”更是寓意深远,既是对春风的呼唤,也是对春天的留恋。诗人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表现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留存之愿。整首诗在构思上并不复杂,却通过简单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传递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显示了李端独特的艺术魅力。
全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珍惜与留恋,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友人的思念,融合了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
诗人对春花的态度是怎样的?
A. 期待
B. 感慨
C. 无所谓
在诗中,诗人打算在明天做什么?
A. 游览其他寺庙
B. 带酒来饮酒
C. 继续寻找春花
诗人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悲伤
B. 乐观
C. 冷漠
李端的《春晚游鹤林寺寄使府诸公》和王维的《鹿柴》都描写了春天的自然景色,但李端更注重人与自然的情感交融,而王维则更倾向于自然的宁静与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