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咏方圆动静

《咏方圆动静》

时间: 2025-08-08 00:31:02

诗句

方如行义,圆如用智。

动如逞才,静如遂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8 00:31:02

原文展示:

咏方圆动静
作者:李泌 〔唐代〕
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方正的品质就像行义,圆滑的智慧就像运用智谋。行动时表现出才华,静止时则顺其自然。

注释:

  • 方如行义:方,指方正、正直;行义,指践行道义。这里强调一个人的品质应当正直。
  • 圆如用智:圆,指圆滑、灵活;用智,指善于运用智慧。强调智慧的灵活运用。
  • 动如逞才:动,指行动;逞才,意指展示才能。强调在行动中展现自己的才华。
  • 静如遂意:静,指安静或平和;遂意,意为顺应内心的愿望。强调在静止中达到内心的满足与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泌,唐代诗人,生于公元689年,卒于公元758年。李泌以其诗词风格清新、意境深远而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代,正是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交织的时期。诗人借用“方圆动静”来反映个人修养与处世哲学,旨在表达在复杂的世事中,保持内心的平衡与和谐。

诗歌鉴赏:

李泌的《咏方圆动静》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哲理。诗中“方”与“圆”,象征着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原则。“方”代表正直、刚毅的品德,体现了一个人应当有的坚守与原则;而“圆”则象征着灵活、变通的智慧,强调在复杂的环境中应具备的应对能力。

诗的前两句建立了道德与智慧的对立,而后两句则将这种对立转化为行动与静止的结合。动与静的关系在诗中并非矛盾,而是相辅相成,展现了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应有的表现。动时需展现才能,静时则应顺应内心的意愿,这种深刻的哲理引导人们在生活中追求平衡。

整首诗在字数上虽短,却涵盖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展现了李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对道德智慧的追求,使人读后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强调品质与智慧的结合,立足于道德的坚守与智慧的灵活。
    • 第二联“动如逞才,静如遂意”:表达人在生活中动静结合,既要有才华的展现,又要有内心的安宁。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方”与“圆”,“动”与“静”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品质与智慧比作“方”和“圆”,形象地传达了作者的观点。
  • 主题思想:中心思想在于强调道德与智慧并重,动静结合的处世哲学,倡导内心的和谐与平衡。

意象分析:

  • :象征着正直与刚毅,代表着个人应有的道德标准。
  • :象征着灵活与智慧,代表着应对复杂局势的能力。
  • :象征着行动与才华的展示,表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度。
  • :象征着内心的平和与满足,表现出对生活的从容与淡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方”主要代表什么?

    • A. 灵活
    • B. 正直
    • C. 安静
  2. 诗人认为在行动时应该:

    • A. 逞才
    • B. 避免表现
    • C. 一味静止
  3. “圆如用智”强调了什么?

    • A. 坚持原则
    • B. 灵活应对
    • C. 不动声色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李泌的《咏方圆动静》更注重于道德哲学的探讨,而《静夜思》则更多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二者都体现了唐代诗人对内心情感的探寻,但主题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新堂 霜天杂兴 夏日杂题 杂题 庚申元日口号 前有樽酒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杂感 表侄江垧种竹名筠坡来求诗 蜗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令淑 門字旁的字 癶字旁的字 强死赖活 强似 包含去的成语 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邀功请赏 焦急 精明强干 衣字旁的字 車字旁的字 舌者兵也 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兵伍 波波碌碌 尣字旁的字 一片冰心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